编辑: 麒麟兔爷 2019-07-01
2013.

7.19 星期五 白浪河副刊 编辑: 张亚男 组版: 李洪祥 今日潍坊 C05 刚买如今这套房时, 后面 是一面湖水. 夏天的夜晚, 坐在 灯下, 可以听得见青蛙的叫声. 在城市这样的一个小角落里, 居然能够听得到蛙声, 让我不 禁有些诧异. 每到夏天, 每到夜 晚, 便会和老公坐在阳台上, 摆 上一张竹床, 让我有仿佛回到 童年的错觉. 童年是怎样的模样? 童年 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很美. 特别是童年的夏天, 就更美了. 不仅可以跳到湖里戏水, 还可 以在池塘里摸鱼摸虾. 而我是 个女孩, 母亲总不想让我暴晒 在午后的阳光下. 于是我便总 是趁母亲熟睡时, 偷偷地从她 身边溜走. 夜晚的时候, 坐在自家的 院子里, 便可以听得到远处的 蛙声, 很是清脆. 悠悠的凉风吹 过时, 我早已躺在了自家的竹 床上, 看满天的星斗, 听老人们 讲那久远的故事. 在她们的故 事中, 我为织女惋惜着, 又为那 七月七的相会而欢喜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夏 天的时候, 人们再也不在外面 睡了. 家里有电扇和空调, 谁还 愿意去外面被蚊子咬. 再说了, 随着城市的改建, 就连周边的 郊区也划入到城市中, 池塘填 了, 蛙声也听不见了, 就连天上 的星星也难得再看得到了. 人 们都住进了楼房里, 谁还会注 意天上的那片星空. 所以当老公选中这套房子 时, 仿佛又把我带到了童年. 当时, 正值新婚时期, 每天我们都 有说不完的话, 每天的日子过 得都如同蜜一般. 每天两人都 会粘在一起, 相看两不厌, 或许 就是这种情形吧.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那面湖水越缩越小, 直到被整 个填平. 那段日子, 整晚都是翻 铲车的声音, 让我夜不安眠. 甚 至一度想冲出去, 找对方理论. 而老公只是沉默不语. 临了, 他说: 我就知道这湖会填的, 可 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没有了蛙声相伴,竟觉得 热得让人受不了.那阳台和那 竹床,再也没有什么吸引着我 的了.童年的梦,还没来得及 重温个够,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我和老公再也不像当初那 般有着说不完的话了,他看他 的电视,我上我的网,就象是 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又是一年夏季,后面早已 盖起了一栋新楼.那池湖水, 仿佛从来都没有过一般.人们 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而我 则怀念着有蛙声的时光.老公 说: 等以后条件好了买辆车,然后咱去乡下盖栋楼房, 就盖在湖边,到时又可以听取 蛙声一片了. 会有那样的日 子吗?我若有所思地说.老公 拥着我: 会的,只要你这样 想,只要咱朝着这个方向奔, 就一定会的. 想着若干年后,当我坐在自家的小院里, 又可以听得到蛙声, 该是怎样 一幅美景. 听取蛙声一片 文/朱凌 竹枝是唐代乐府曲名, 竹枝词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而来,七言四句,俚语俗词,讲 究押韵,朗朗上口,内容大多 来自民间生活,通俗易懂.炎 炎盛夏,三伏酷暑,几首透着 清凉气息的竹枝词,让我从浓 浓诗意中,探寻到一些消暑度 夏的良方、趣味. 水边林荫清凉,夜来暑气 不侵,可以说是乘凉消暑的好 地方.对此,早在明代,宁祖 武就在《吴江竹枝词》中吟道: 唐家坊藕太湖瓜,消暑 冰肌透碧纱.水上纳凉何处好?垂虹亭子看荷花. 乘凉最好是琴台,万柄 荷花槛外开.直到夜深方罢饮,一船明月遇河来. 一百 多年前的清代中期,寓居汉口 的浙江余姚名士叶调元在盛夏 暑热难耐之下,买舟沽酒,漂 泊在琴台的水湄之上,享受晚 霞美景和清凉舒爽之际,还忍 不住吟出 水涨平湖景致多, 远霞红透晚来波.土塘买棹弯 桥口,一路乘凉到小河 的竹 枝词,如今读起来仍然让人心 旌动摇. 山高林密, 沟壑纵横, 气候 湿润, 如我国的庐山、 莫干山、 北戴河、 鸡公山等, 俱是夏日清 凉避暑胜地. 故民初教育家刘 景向在领略了山中纳凉的快意 后, 在 《鸡公山竹枝词》 中这样 吟咏: 山腰石罅尽喷泉, 万斛 明珠一线穿. 三伏炎蒸人欲死, 清凉到此顿疑仙. 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年代,扇子、篾席、躺椅等都是 过去盛夏纳凉的主要工具,竹 床尤其重要.在描述百姓市井 生活画面的竹枝词中,有一首 就道出了它的妙处: 后街小 巷暑难当,有女开门卧竹床. 短裤汗衫君莫笑,露宿为的是 乘凉. 诗句写实生动,将女 子夏夜里露宿竹床抵御暑热的 一幕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在空调营造出的舒适环境中,对渐渐远去的竹床充满了 怀想. 在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中, 消暑内容的还有许多.如清人 郝懿行在《都门竹枝词》中写 道: 底头曲水引流觞,暑到 燕山自解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 ,描绘 了一幅清时老北京人炎夏之时 喝酸梅汤消暑的画面,读来不 由得唇齿生津. 兰汤浴罢鬓 云偏,单看纱罗态更妍.小巷 香风闻茉莉,纳凉人坐夕阳天. 有道是心静自然凉,捧 读这首描述旧时妇人浴后在门 口纳凉情景的竹枝词,我的心 里顿时泛起一丝舒适的凉意. 竹枝词中度炎夏, 诗情画 意两相宜. 这一首首朴实、 诙谐 的竹枝词, 勾勒出一幅幅生动 的消夏画面, 在书香里感受清 凉, 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竹枝词里度炎夏 文/李笙清 记不清是从哪年起, 我爱上 了野钓. 只要天气允许, 一到周 末, 我就与钓友一起, 带上渔具、 帐篷, 去钓鱼. 每一个喜欢野钓的人, 几乎 都有一群固定的钓友. 我们这帮 人, 一共有8位, 几年下来, 春钓山 花烂漫, 夏钓骄阳似火, 秋钓硕果 累累, 冬钓皑皑白雪. 我们常说, 有时虽然没钓到鲫鱼、 鲤鱼, 但总 能把最大的一条钓回家, 那就 是人生的安恬、 快乐 和健康. 有人说, 野外钓 鱼, 有时连 棵乘凉的树都没有, 傻傻地坐在河沟边上, 还不如找个茶社打 打麻将来得惬意. 可我们野钓人 不以为然. 且不说远有古人 闲来垂钓 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孤舟 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的美好意 境, 单是结束了一周紧张的工作, 利用周末的时光, 图个清静―― ― 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 置身于山 清水秀之间, 聆听天籁之音, 享受 人间之情―― ― 也算是一大快乐.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坐在山 水一色的岸边, 听百鸟鸣唱, 闻 千虫嘶鸣, 赏湖光山色, 人与自 然浑然一体. 晚上, 在山间找一 块平地, 支上帐蓬, 钓累了钻进 去, 在山知了的歌声中, 赏明月, 数繁星, 聊古今奇闻, 交流彼此 对人生的感悟, 岂不乐哉? 且不说钓鱼过程中, 扬杆抛 杆, 装食摘鱼, 起身坐下, 一天到 晚, 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身负重 物就是一种锻炼―― ― 野钓的人, 要在外过夜, 不仅要带足食物、 饮用水, 还要带齐各种渔具, 窝 食钓饵, 及至做饭的炊具、 住宿 帐篷、 睡垫, 哪个人的行囊都在 50斤以上. 如果说野外钓鱼不锻 炼身体, 那真是不知个中情味. 有位钓友,是一位大学教授, 患心肌炎多年, 常年失眠. 刚 开始和我们一齐钓鱼时, 背着钓 具下山, 累得脸色苍白, 几年野 钓下来, 不仅气色红润, 不再失 眠, 而且年过半百的人, 自己的 行囊自己背. 也有人说,钓鱼玩物丧志,可我们钓鱼人自有拙见. 虽我们鲜有姜子牙独钓江山的 宏伟志向,但就在我们这帮钓 鱼人中,钓而志向弥坚者举不 胜举. 会不会玩物丧志,关键在人, 而不在钓与不钓. 野钓心得 文/一凡 夏夜悟想 (外三篇) 文/依远 来稿请发送到邮箱qlwbbailanghe@163 .com 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 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洫 只会倾听和鼓掌 尘世最喜欢 不惹事生非又中规中矩 炸毁山峰 掘断长堤 这样的人 已自觉地 非常自觉的选择了悲剧 无能为力地忘记了曾重创这 唯一的尘世 山脚小歇 河边小坐 我们是否也要承担这属于人 类的耻辱 在最琐屑的时辰 也许还要去问梦境 把 恶 像狼一样养着 必要的时候击毙它 在将明似明的晨曦 在似暗似微的黄昏 一个人再单独地去拜访孔子 在湖边的背影 像一麻袋书长了腿 不要细究 那是风中芦苇的看法 暴雨 暴雨即将来袭 没有必要守候它 像等待新年 愿梦境被包裹 掠窗的急雨将导引 失去的如父亲 他知道在这样的夜 有人将被鼓舞 呼啸不如划着火柴 独火照亮着彼此的颤栗 拥抱再不是一件小事情 梦里闪电划过故乡的坟地 长息与勇行 都被雷声赞许 日子 日子过去了 更像是掉到井里去了 而一个儿童早在那里了 他赤着脚 小脚丫上正淌着污水 他的脸上也是水 那是泪水 他最心爱的玩具掉到井里了 我阴险地躲到后面去了 我怕他央求我为他打捞玩具 而我的日子呢 谁知道它比玩具更珍贵 我阴险地盯着儿童的脸 他的脸突露喜色 是他心爱的玩具浮出了水面 同样那也是我 消失了的日子 没有看到一只蝴蝶 春天就过去了 这不是我的错 长廊的两头太阳让光 模棱两可 如掌控着永恒黄昏的大奸臣 不要埋怨 无人的长廊自有它的青春 也许有蝴蝶穿过 它带走了长廊的春天 翅膀甩下的薄粉就是绝密文件 没有人发现和无人能懂 蝴蝶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