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01
华不注C18-C19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编辑: 徐静 美编: 金红 【忆海拾珠】 夏大爷和他的 锅饼铺、茶水炉 韩孝义

1952 年春节过后, 济南三中 初中部招生, 我报名参加考试并 有幸被录取, 由齐河农村来到济 南, 住在天桥区韩家窑街.

上学来 回路过夏大爷的锅饼铺, 扑鼻的 锅饼香味让我直咽吐沫. 夏大爷名叫夏宪斌, 为人老 实厚道, 经营讲求质量. 他做的一 手特厚锅饼令人叫好, 很能招揽 顾客. 锅饼的特点是饼厚四五厘 米, 相当于当今市售锅饼的两个 厚;

外皮黄褐不焦煳、 内瓤细白分 层;

芝麻散布均匀不易掉落, 口感 香酥有嚼头;

吃到嘴里不粘口牙, 越嚼越香甜、 吃了还想吃. 我至今不忘, 那时我住的胡 同里,天天摆满地排车、双轮推车、 扁担箩筐, 那是匡山、 黄岗村 的农民兄弟, 每天黎明时刻, 推着 堆满豆芽的车、 肩挑装满面条的 箩筐, 他们走堤口、 过黄屯, 穿过 宝华街、 官扎营……沿街叫卖. 之后, 不管手里的货是否卖完, 都赶 到夏大爷的锅饼铺去吃早饭、 歇脚. 夏大爷做锅饼的方法独特, 尤其压面工序很有特点,和面之前 水、 面都先过秤, 配比适当. 所用 面板是一个厚实的墩板. 墩板的 一侧站人, 对面竖立一个和他臀 高差不多的牢固木桩, 木桩顶部 有一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圆孔, 压面杖的一端插入此孔. 压面杖 是一根长约一米、 直径六七厘米 的坚硬、 光滑的木棒. 压面时, 把 和好的面团放在墩板上, 压面杖 压在面团上, 用身体的左 (或右) 大腿和臀部合力向外下方挤压面 杖, 面杖擀压面团, 同时一只手翻 动面团、 另一只手握住面杖. 每挤 压一次, 发出像砸蜂窝煤样的声 响.干起活来响声不断,很有节奏, 老远都能听到. 压好的面团柔 韧、 有弹性. 每压好一团面都累得 汗流浃背、 气喘吁吁. 久而久之, 大腿和臀部磨起茧皮, 长期劳作 致其弯腰驼背, 让人看了很是心 疼. 那时, 济南解放不久, 居民的 生活都很简单. 为了喝水、 吃饭, 大都在自己的住房门外或窗下、 墙角等不影响别人的地方, 用砖 块、 泥土砌一个露天灶台, 或用破 旧搪瓷盆做一个简易炉灶烧水、 做饭. 每天引柴点火, 浓烟滚滚、 刺鼻呛眼, 雨雪天气更是麻烦. 因 此附近的居民大都提着暖水瓶到 大爷的茶水炉买水喝, 收费合理, 很受欢迎. 大爷的老伴因病长年不敢出 门, 纤弱的身体不禁风寒, 无力帮 家庭, 也无钱雇外工. 做饼的活儿 由大爷一人承担, 其他家务靠两 个女儿去做. 大爷的大女儿从小 到大一天学也没上, 天天拉着风 箱烧开水. 早上买水的人多, 忙起 来经常吃不上早饭. 特制的风箱 又高又长, 只好站着两手抱着风 箱拉杆使劲推拉. 到了夏天用水 又多, 累得她腰酸背痛, 浑身浸透 汗渍, 煤灰、 烟熏沾染面容, 让人 看了很是同情. 后来, 这位大姐进 了识字班, 学了文化, 当了我们的 街道干部. 解放初期, 街道上的自来水 供应点少且分布不均, 居民吃水 要挑着水桶到几十米外甚至更远 的供水点买水. 为了老、 弱、 病、 残 和无力挑水的人家吃水、 用水, 大 爷把大号汽油桶安在地排车上, 改装成拉水车, 趁大家上班、 上学 的时间, 抽空到供水点交钱装满 水, 按照约定的日期上门送水. 收 费合理、 从不误事. 这件事当时没 有人去想、去做,也挣不到几个钱, 但它体现了大爷勤劳、 质朴、 为弱势人群着想的慈善心肠, 实 属难能可贵、 令人敬佩, 更是让我 终生难忘. 荷一样活着 这个城市处处流淌着清泉, 她的市花是荷花. 泉水滋养的荷花, 格外清 新脱俗. 荷的内心是强大的, 一 茎一花. 然而, 荷天性又是合群 的, 总是成群结队地站在一起. 一同栉风, 一块沐雨. 荷花盛开时很是硕大, 花 瓣简洁而优美. 我一直好奇, 究 竟有多大的底气、 多深的积蓄、 多充沛的活力, 才能绽放得这 样庄严、 这样盛大、 这样无忌. 荷生在水中, 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 她给人的感觉却并不神秘. 荷花的香气淡淡的, 随微风从 湖面徐徐飘来, 又轻轻飘去. 花与人, 总有着玄妙的相 似. 喜欢梅的人, 是孤傲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