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9-06-30

5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写出所有可能) . 稀盐酸 石蕊 溶液 酚酞 溶液 氢氧化 钠溶液 石灰水 碳酸钠 溶液 铁锈 九年级模拟测试 化学试卷 第 7页(共8页) 〖科学探究〗 24. (6 分) 兴趣小组同学尝试用纯碱和面粉蒸 馒头.蒸熟后馒头虽然松软可口,但却变成了 黄色,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 面团发酵后会产生乳酸[CH3CH(OH)COOH]等有机酸,具有酸的化学性质. ②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酒石酸,其中二者能恰好发生反应生成酒石酸钠和二氧化 碳和水 ③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 Ⅰ.馒头变黄与面团是否发酵有关 Ⅱ.馒头变黄与纯碱是否有关 实验 1:探究影响馒头变黄的因素. 序号 1-1 1-2 1-3 1-4 面粉是否 发酵 不发酵 不发酵 发酵 发酵 用品 加纯碱 不加纯碱 加纯碱 不加纯碱 操作 加热 加热 加热 加热 现象 变黄,不松软 不变黄,不松软 不变黄,松软 不变黄,不松软 (1) 纯碱的化学式是_ (2) 馒头松软可口的原因是_ (3) 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黄与_有关. 实验 2:继续探究实验,取一定量发酵好的面团用不同质量的碳酸钠蒸馒头 序号 面团与碳酸钠的用量比 反应后馒头颜色、状态 2―1 50:1 馒头不发黄,很酸,不松软 2―2 50:2 馒头不发黄,较酸,略松软 2―3 50:3 馒头不发黄,松软 2―4 50:4 馒头发黄,松软,有裂口 2―5 50:5 馒头很黄,松软,有明显裂口 (4) 实验

2 的结论是_ (5) 实验

2 没有进行质量比为 50:6 的实验,理由是_ (6) 下列蒸馒头的方法中会变黄的是: A.面团不发酵和发酵粉 B.发酵面团和碳酸钠的用量比为 50:3 时C.面团不发酵和碳酸氢钠 九年级模拟测试 化学试卷 第 8页(共8页) 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B A A A C C A B C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 个小题,共33 分)说明:每空

1 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13. (2 分) (1)O2 (2)2H2 + O2 2H2O 14. (2 分) (1)+3 (2)BC 15. (1 分) 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 导热能力先变小后变大;

三层石墨烯的导热能力最小,

1 层石墨烯导热能力最强. 16. (5 分) (1)蛋白质(2)5.5~8.0 (3)复分解 (4)时间和温度(5)BD 17. (2 分) (1)C + H2O CO+H2 (2) 18. (2 分) (1)物理变化 (2)34 19. (2 分)请从 20-A 或20-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0-A 计分. 20-A 20-B (1)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 O2 不易溶于水 (1)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 (2)CO2 密度比空气大 20.(2 分)请从 20-A 或20-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0-A 计分. 20-A 20-B (1)②(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③(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 (2 分) (1)P1>

P3 >

P2 (2)氧气未被完全消耗,P3 气压较大. 22. (3 分) (1) 集气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2)氢氧化钠溶液将 CO2 完全吸收 23. (2 分) (1)①中无现象,②中有现象 (2)金属活动顺序是:Fe>

Cu>

Ag 24.(6 分) (1)Na2CO3 (2)乳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 (3)发酵和纯碱 (4)最佳配比是面粉和发酵粉比例为 50:3 (5)面粉和发酵粉比例为 50:5,馒头已有明显裂口,不必要在做更大比例的 实验. (6)AB 点燃 1500℃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