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9-05-07

180 多项的生产许可证条 例把这家小作坊推到了 生死存亡 的边缘. 每一次改革都伴随困难和机遇, 也正是这一 次的生产门槛改革, 让我们迎来新的发展. 短短2年时间, 一个破破烂烂的手工作坊成了 一个初具规模的工厂. 汪力成回忆.

1982 年, 国家颁布商标法. 给产品取什 么商标名? 当时正在热播日本电视剧 《排球 女将》 , 片头的日立广告影响很大. 日本有日 立, 中国有华立. 汪力成第一次拿着介绍信 买了机票, 激动地飞去北京注册商标. 那个年代, 只要 '

一招先'

, 就能吃遍天. 汪力成回忆, 从实施超定额计件工资、 主动上 门推销产品到全国设立办事处, 华立都走在 同行前列. 这段改革之初的故事, 充满冒险, 但也在 改革越走越清晰的路上得到澄清和鼓励. 对 于企业来说, 也锤炼了行动力, 咬住青山不放 松, 一股劲去大胆做. 汪力成说. 青蒿素的 幕后英雄 : 利他 即利己 的企业担当

2001 年, 中国正式加入 WTO , 标志着 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华 立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规划. 仪表生产一年 做到一二十亿元, 已基本遇到 '

天花板'

. 汪力 成说, 民企资源有限, 公司决定把有限的资源 向有更大潜力的医药倾斜.

2000 年前后, 在无人问津的青蒿素领 域, 华立率先扛起由中国人发明的青蒿素实 现产业化、 国际化, 造福世界人民的大旗. 在说服世界卫生组织禁用西药治疗疟 疾, 改用青蒿素替代之事上, 我们与他们谈了 三次. 汪力成说, 最终他们看了华立在重庆 的生产基地后, 确信青蒿素种植原料能够满 足全球的需求.

2004 年5月, 青蒿素类药品 由二线用药提升至一线用药. 青蒿种植于贫困的重庆山区, 而青蒿素 药品 90% 卖给疟疾高发的非洲穷人, 两端都 是穷苦百姓, 我们没有高价售卖抗疟药, 而是 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整个行业的 '

垄断式'

价格, 将8美元/人份降低到

1 美元/人份. 汪 力成说. 虽然利润贡献很低, 但哪怕不赚钱, 华 立也做, 这是企业的责任担当.

2014 年, 华 立集团将青蒿素产业注入旗下昆药集团, 如 今昆药不仅拥有了青蒿素业务的完整产业 链, 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疟药原料药生产商、 全球品种最全的抗疟药品供应商. 当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 章时, 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汪力成热泪盈眶. 没有成功的企业, 只有时代的企业. 每一次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 企业都需要在变革的动 态中寻找新的平衡和发展. 变革和抉择都很 艰难,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汪力成说. 一带一路 沿线合作园: 扩 大中国企业 朋友圈 早在

2000 年, 把视线转向国际市场的 华立就开始 走出去 的尝试, 第一站便 是泰国. 经过

5 年的 摸爬滚打 , 初步站 稳脚跟后, 汪力成萌生搭建海外工业园 的念头.

2005 年, 华立集团在泰国建设泰中罗 勇工业园. 截至

2018 年4月, 已有

102 家 企业入驻, 带动泰国当地

3 .

3 万人就业, 累计实现工业总值超

100 亿美元. 伴随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境外经贸 合作区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 面对国内产 能过剩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 制造业开始纷纷出海拓展. 当初的出发点只是想分享华立在海 外拓展中的经验, 让后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