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1-26
不知过了多久, 忽然走来个老叫化, 老远就招 呼下棋的老翁: 老伙计, 今天轮到我请客, 走吧.

红脸老翁一指苏东坡: 这儿还有一位呢. 老叫化 瞥了苏东坡一眼, 说: 那就一块儿来吧! 上了蓬莱阁, 见阁上已经先到了七位, 有高有 矮, 有胖有瘦, 其中还有一个是女的. 桌上摆着两只 小锅、 一方年糕.老叫化说: 今天也没什么好招待 的, 就弄了三样小菜, 诸位凑合着吃吧! 苏东坡探 头一看, 一条半生不熟的死狗, 一个眼歪嘴斜的死 孩子, 一方长满霉点的年糕. 这伙人谁也没客气,抓起就吃,还连赞 好吃 .苏东坡只觉得恶心, 哪里敢吃, 眼睁睁看着人 家狼吞虎咽地吃完离去, 只剩下下棋的两位长者. 老翁把苏东坡招到跟前,问道: 你猜我俩是 谁? 苏轼摇摇头.红脸老翁就说了: 我是南极仙 翁, 他是北极星君. 刚才在座的那八位, 就是你要寻 访的八仙.桌上的那三样菜, 死狗是万年狗, 寿狗;

死孩子是千年人参;

那发霉的年糕是寿糕.吃一口 活一百岁, 吃两口活二百岁.铁拐李为弄这三样东 西费事不少哩. 说完, 两个白发老翁倏地不见了. 苏轼来到登州为官的时间宋元丰时期, 事实 上八仙的形象大约形成于元代, 直到明代吴元泰写 了 《八仙出处东游记》 的小说, 八仙的人物形象才 正式定型. 按照年代排序来说苏轼是不可能遇到八 仙的, 这样的传说可能是因为百姓对于苏轼过于拥 戴故而演绎出了和地方文化十分契合的小故事. 蔡玉臻介绍. 人间蓬莱纪念多多 虽然苏轼在蓬莱前前后后只停留了约半个月 的时间, 但是蓬莱人却修建了一座 苏公祠 纪念 这位地方官. 记者在蓬莱文史部门有关负责人的带 领下, 来到了 苏公祠 这座蓬莱阁旁端庄不俗的 建筑. 祠内石刻满壁, 多是苏东坡的手迹, 雄浑且有 力道. 根据 《重修蓬莱阁记》 的记载, 现在的苏公祠 是清代移建过来的, 原址建在蓬莱阁前. 蓬莱百 姓为苏轼建祠树碑, 固然有对这位杰出人物名望和 人格魅力的认可, 但更主要的却是得益于他为官一 任, 造福一方的政绩. 蔡玉臻说. 在如今蓬莱阁景区入口处的牌楼, 细心的游客 会发现匾额上写有 人间蓬莱 四个大字, 而这都 是苏轼的真迹. 据介绍,

1 9

9 4年蓬莱阁为了解决进 阁无门的问题, 考虑建造一座牌楼.虽然当时正在 施工的曲阜古建筑队负责人表示牌楼历来无字, 但 是蓬莱阁聘请的老顾问和有关工作人员大多认为 还是有个匾额比较好. 蓬莱阁历史文化厚重,是用中央领导题词, 还 是聘请名家书写?匾额题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字 体?种种考量让匾额楹联一事陷入困境. 古迹还 得古人书 .千百年的蓬莱胜境, 无数骚人墨客至 此抒发情怀, 所留墨宝数不胜数.主持牌楼修建工 作的有关负责人认为, 在众多名人之中, 苏轼作为 一代文豪, 且又在登州为官五日, 用苏轼的笔迹定 位蓬莱最为贴切. 在大量的苏轼手迹查找过程中, 一纸叫作 遗 过子尺牍 的书札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发现文 中 人间饮酒为须嫌, 归去蓬莱却无吃 一句中的 人间 、 蓬莱 二词缀结一起作为匾额最为合 适. 蓬莱 自古便是仙境的代名词, 虽然传说中的 海上仙山虚幻缥缈, 但是登州的山海风光却是历久 未变. 人间蓬莱 四字有实有虚, 词句虽然平淡白 话, 意境却深邃绵长. 如今蓬莱仙境享誉世界,但是苏轼在此地的 短暂停留, 却让这海天茫茫、 超凡脱俗的胜境绽放 出了几分盎然的豪迈,文豪的才情胸怀与蓬莱的 仙境神韵交相辉映, 谱就了胶东历史的一段佳话. Y MG记者 耿晶 通讯员 张绍贤 摄影报道 苏轼虽在登州只做了五天的州官, 却根据地域特点 上书两道奏折, 一为海事国防, 一为民忧民生, 当地人甚至 还杜撰了他与八仙见面的有趣传说,足见百姓对这位五日 州官的拥戴. 在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蔡玉臻的讲 述中, 苏轼这位北宋大文豪与登州的渊源遂逐渐浮出水面. 两封奏折忧国安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