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8-12-13
www.

hzrb.cn 西湖副刊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黄颖版式设计: 俞帆B6 我在中山医院工作整整

30 年了.进医院那 年18岁,是当时中药房里年纪最小的.师兄师 姐们很照顾我这个小师弟, 大家相处得很好.那 时候门诊部环境艰苦,

1998 年暴雨, 药房积水漫 到小腿, 我们跟救火一样排成一排, 从药房里面 往外面倾水. 中药工序很复杂, 采购、 运输、 仓储、 配方、 炮制、 制剂, 什么工种我都干过.我们要将中药原 始材料做加工处理, 比如杏仁、 桃仁, 外面那层壳 开水里煮好, 再用瓦片把里面的仁儿滚出来.夏天, 我们男的就赤膊干活, 跑上跑下, 手脚不停, 人家叫我们 药猢狲 . 有个老药工叫叶文贤, 七十多岁了, 曾经是 延庆堂的, 退休后就在我们药房作为技术人员. 虽然我没有正式拜他为师, 但我尊称他为师父. 叶师父常常说, 做什么事情都要凭良心, 中药这 碗饭, 是良心饭.叶师父上了年纪, 身体很好, 很 懂养生, 冬天一片别直参含在嘴巴里.两百斤的 货, 我跟他搭档搬运, 我说师父你不要搬了, 他不 肯, 力气大得很.叶师父在

85 岁故去, 而 良心 饭 三个字, 一直印在我心上. 门诊部坐诊的老先生们也让我难以忘怀.何任、 蒋文照、 蔡鑫培……这些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中 医名宿不单医术精湛, 对人也是和蔼可亲, 让人敬 佩.老先生们写字相当漂亮, 但是复写纸写多了 就淡了, 我们在药房有时看不清克数, 会去向他们 请教.他们第一句话肯定是先道歉, 跟我们说对 不起.这个小小的举动, 就可见他们的修养. 老先生们博闻强识, 见过我一面就记得我, 路上遇到就会叫出我名字, 同我打招呼.可能年 纪越大越容易怀旧, 现在我这个当年的小鬼已经 快到知天命之年, 从一个初中文化的学徒成长为 药剂科副主任, 却越发想念当年, 想念老先生们 的气度与境界. 我在楼梯口保留了一只当年贮存药材的缸, 路过的时候看一眼, 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现 在我提的很多要求, 比如误差率一定要达标、 桌 面要干净、 秤要称准, 都是秉承老一辈的教诲. 这碗饭是良心饭, 有些人家看不到的地方, 你怎 么做, 完全凭良心. 我们这代人, 基础比较薄弱, 但整个氛围是 好的, 学习的欲望是强的.我工作的这30年, 也 是学习的30年.这30年, 中医药的境遇, 以及医 药工作者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都在无声无息间发 生着巨变.7 月酷暑天, 有个病人漏拿了一种中 成药, 当天下班前我们在电脑系统发现问题, 打 电话通知病人.对方却说是我们的失误, 不肯再 来拿, 要我们送上门去.我秉着凭良心做事的原 则, 还是派人冒着高温去九堡送了药.想起当年 药房老员工跟病人和谐的关系, 如同邻居般彼此 熟悉、 互信, 还是让人感慨时移世易啊. 现在中医越来越受百姓欢迎, 对于我这个与 中药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药工来说, 还是打心底 里感到欣慰. 莫干山路密渡桥那里,有一个公交大站, 人们从城北城西往城中方向去,或者由城东城 南返回城北城西,都会听见广播报站: 密渡 桥路省中山医院到了 . 这是无数站台中的普通一站,车辆靠站, 车辆离开,所有的站台都是我们视线中倒退的 街景. 如果可以回溯,省中山医院又是怎样从时 间的深景中缓缓驶来? 杭州日报联手浙江省中山医院 (浙江中医 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向读者,向记忆的持 有人,征集 我和中山医院的故事 . 让时光回到55年前――1961年,浙江中医 学院在庆春路老浙大校园内的 舜水馆 设立 了门诊部,这是中山医院的前身,也是这场回 忆的起点.从此,老浙大横路上的中药香味, 一直就和杭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彼时的门诊 部由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中医名家轮流应诊、施教,是浙江中医学院最重要的中医临床教学基 地之一,被誉为 名中医的摇篮 . 由于时代的原因,中山医院的变革史就像 一株茂盛而分汊众多的大树,每一次的变迁, 都是这株大树的一次奋力的生长――55年,它 从老浙大校园内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