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8-12-10
从景德镇到上海的窑炉 动手做陶之前, 乐子砚从事了近20年平面及多媒体视觉设计师的职业.

与手艺不 同, 设计思维是基于 "解决问题" 的,执行力决定了最终的成败. 直到很多年前随一个 陶瓷相关项目来到景德镇,乐子砚被无法掌控的时间和窑炉内瞬间变化的不可见震 撼. 原来 "造物" 思维不是解决问题, 而是创造和静观其变. 于是, 乐子砚从2010年开始, 在工作之余学习独立制作陶瓷. 陶艺不只是泥塑, 成 瓷的必由之路是烧制, 乐子砚尽可能回到原点, 找到景德镇有窑炉的工坊 , 每季度定期 抽出十几天驻扎. 众所周知, 景德镇遍地的古瓷见证着这一行业昔日的辉煌. 在其他国 家,陶作家通常要进陶社和陶艺教室,还需要依赖加入某个工坊来尝试革新工艺. 而 在景德镇, 创作者没有自己的窑炉或设备依然可以顺利创作, 因为全城的窑炉都可租 借, 哪怕只有一件器物也可以送入公共窑内烧制. 时间当然远远不够 ,2011年, 乐子砚 还在上海搭建了第一台窑炉 , 并于2014年在景德镇三宝村租了一处村屋. 她的 "历" 系列、 "初" 系列作品曾受邀参展上海国际艺术节、 广州未名东方生活器物展出. 人随泥, 泥随人 "习炼手心、 理解泥料" 是乐子砚形容自己现在暂忘设计师身份、 埋头创作的状 态. 陶瓷最开始是一门和泥料打交道的艺术, 泥料本身柔和, 可塑性强, 但泥料也有自 己的脾气, 如果不熟悉这些, 即使成型, 烧制出成品之后问题就会显现. "我很喜爱泥料这种内在的个性,陶艺必须充分理解水、 土、 火的力量. " 到现 在, 乐子砚都不会去选择没有任何质感的泥料 , 尤其是陶泥使用得更多一些, 瓷泥少一 些: "不同的泥揉在一起是很有趣的. 我喜欢有颗粒和杂质的泥, 像服装里的棉麻或是 夏布 , 亲切温和, 不失雅致, 经久不褪,积累了使用痕迹后更加出色;

而景德镇当地是硬 质瓷, 接近丝缎, 瓷泥比较精致, 讲究透、 亮、 白,越接近玉质越佳. 做个粗略的比较, 瓷 与陶土烧制后的不同 , 如同国画中工笔与写意的关系. 硬质瓷的美类似文人画, 我选择 的陶 , 更接近穷禅僧们的大写意山水墨迹. " 是质朴 ,而非高不可攀的典雅,或许就是乐子砚给工作室取名 "见素抱朴" 的用 意. "陶瓷器物最吸引我的部分正是其无可替代的天然质朴 ,现代材料如此丰盛,风格 万千早已不是难题. 作为天然自火而成的器物, 我希望自己可以从中学习 , 而非赋予其 所谓我的风格. " 她说, "所谓 '人随泥' 或 '泥随人' 的平衡,这其中的广博可以一直深 入. 同时陶瓷器的历史非常久远, 在过程中常常能获得 '见古人' 的欣喜. " 食与器的小品 现阶段, 乐子砚每个器型的制作数量每次都控制在几十个以内 , 主要集中在碗, 略 有一些公道杯和小皿碟. 做食器与做别的容器的不同从和泥就开始了 , 食器更注重安全性和手感. 安全 性方面而言, 食器的选材挑剔,需要成熟、 安全的釉料. "食器不像花器,花器重视质 感, 材料更可以大胆变化. " 李乐说. 而手感, 则是指胚体、 釉面、 器型的综合呈现. 陶土 透气, 可以用来做饭碗、 茶碗和可以火上炖的锅;

瓷土细致, 便被做成汤碗和水杯;

高 岭土瓷胎适合搭配酒饮、 茶水、 米汤米饭;

而家宴的装盘, 可以是清淡健康的 , 像一幅幅 独立清净的小品,毫不喧闹. 在出炉的新器物中 ,乐子砚有时会放些基本食材 ,检视食 与器的融合程度, 对天然食材的材质感有所掌握. LIFEWEEKLY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