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8-11-04

70 年代的上山下乡、铁路机 车厂铸造工人、以及北南西东辗转,养成了王老师日常的平和乐观.在文体爱好方面,王老师 提到了北方和西部民歌、地方戏,苏格兰高地音乐、美国乡村音乐;

还说自己离不开咖啡、喝 冰水冰啤、喜好白兰地威士忌、热衷于驾车长途奔波等生活习惯和兴趣,在参加中央教育电视 台(CETV-1) 斯巴鲁 Subaru 时尚车苑 栏目时,与栏目主持人畅谈自己在大西北翻山越 岭、穿越沙漠公路、戈壁荒滩驾车驰骋的感受,还有驾驶 手动档全时四驱 SUV Forester 森 林人 的乐趣! 附王立彦教授小品文一篇: 回望 1977:那年冬天踏雪走进高考考场

2007 年悄然而至.近来网络、媒体、报刊热议高考方式变革,争论热烈,不禁让我回想 起30 年前自己走进高考考场的经历.那时,经过上山下乡当知青,我已经进了工厂当铸造工 人,先是去了塞北的'

铁道部大同机车工厂'

,后来又转到省会城市的'

铁道部太原机车车辆 工厂'

. 大学高考制度从

1966 年起被废除. 文革

1 中实行的是由工农兵 推荐 上大学, 考大 学 变成了即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也能 当 大学生.荒唐岁月的闹剧持续了十余年,但1说到 文革 ,全称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为这个专门术语带上引号,实在是因为它饱含着内生性荒谬 和讽刺.一场持续十年的扼杀文化、扼杀亲情、扼杀人性、甚至扼杀人体的疯狂,竟然顶带着 文化大革命 的花翎,这是以往的祖先、今天的

70 后80 后、以至未来的'

nn后'

都难以想象和匪夷所思的.

2 教师风采

1977 年上半年的 推荐 ,却只见动静,迟迟拖延着没有结果.那是因为,这一年邓小平在政 坛几经沉浮之后,又一次得以恢复职务.他刚复职后负责科学与教育工作,第一项新政举措, 便是具有拯救中国意义的拨乱反正 -----

1977 年10 月12 日,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招生恢复统一考试. (一张旧照片.据说是在黄山,南京大学的几位学生偶遇)

1977 年深秋的一个早晨,与往天一样,我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后椅架上也和往天一样 夹带着饭盒,总是装着玉米面窝头和多少有点儿油水的烩白菜山药蛋.沿路电线杆上挂着的高 音喇叭,天天播放着雷同的八股,还有亢奋的进行曲,路上不得不听.这天早晨有了新消息, 说要恢复高考了.实在地说,当时没有特别兴奋,一来不知是真是假, 文革 中有过几次大 学入学考试的,但都不作数;

二来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对进入铁路机车工厂成为 领 导阶级 一员,已经挺满足

2 ;

三来自己挣工资虽然不多,可已经开始减轻父母亲的经济负 担,我幻想着满五年工龄就可以带工资上学

3 .所以,起初我并不热心报考. 还是中学时代的班主任谭老师 惜才 ,急匆匆到我家来 游说 .老师还没有走进家门, 声音就已经到了: 立彦呀,要高考了! 后来回想,老师当时的兴奋程度远远高于学生.是2那时,有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之说.

3 在 文革 中有这样的规定,当满'

工农兵'

五年以后被推荐上大学,可以带工资.

3 教师风采 啊,想想看,在 十年动乱 中,1970 年代初期恢复高中时,很多初中毕业生就是经过老师 们动员才进入高中学习的.我当时在太原十二中上学,高中部在

1970、1971 年都只有一个 班.那时的 读书无用论 ,让家长和少年们对上高中没有兴趣,念书干什么?以后还不是上 山下乡!所以,大多数家长和初中学生都会觉得,还是找工作、上班挣钱更为现实.而中学老 师们则天真地以为,恢复了高中,接下来就会恢复高考. 后来的事实证明,尽管有过短暂的所谓 教育回潮 ,我们念完高中以后还是得上山下 乡.进大学需要先当 工农兵 ,需要由工农兵领导推荐,而不需要通过考试.记得当时有一 部故事片电影《决裂》 ,片中的一个场景是:男主角伸出手来大声说了这样一句台词: 什么是 上大学的资格?手上的老茧就是资格! 不过,我对此是一直存疑的,手上老茧真的是资格 吗?手上有老茧的人多了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