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8-09-22
③ 李保华 徐从法 菱塘凤凰地 高邮菱塘清真村曾有一座清朝 早期高邮城王天官家的祖坟, 人们 称天官母亲坟.

现已不存. 该坟地曾是老曾庄曾广阶家的 祖产. 曾家祖上欲趁健在时,选块好 的墓地. 庄南面的一块灰堆地,风水 先生用罗盘看了又看, 高兴地说: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呀! 冬天这里存 不住雪,晚上用三个鸡蛋放在那里, 第二天清晨来看,可能会出小鸡. 曾家祖上听了非常高兴, 当天晚上 就按风水先生的话行事. 在曾家坐馆的王先生听了这话,心里盘算起来. 次日鸡叫头遍, 他带三个鸡蛋直往灰堆地, 果真听 到蛋壳里有小鸣翻动响声. 他用带 来的三只鸡蛋换走了快孵化出小鸡 的鸡蛋. 等到天亮曾家来时,鸡蛋仍 是鸡蛋,曾家就弃用这块地了. 过了数月,王先生母亲病故,向 曾家请求将这块灰堆地让给他母亲 安葬. 曾家慨然允送. 王先生请来原风水先生,研究母 亲安葬事宜. 风水先生说: 安葬时须 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戴铁帽,二是铁树 开花,三是鱼打鼓,达到这三条灵柩才 能登位. 王先生说: 哪有这样巧啊? 这天,菱塘逢集,南来北往的人 很多. 墓坑挖好后, 送葬的四处张 望,丧主更是焦急万分. 快到中午, 一中年男子从南往北,头顶铁锅 ( 意 为戴铁帽) ;

手拿火叉,上扎一束花 ( 意为铁树开花) ;

恰巧这时,一只鱼 鹰当空飞来, 哇 地一声,从嘴里掉 下一条鱼,正好落在鼓上,扑通一声 ( 意为鱼打鼓) . 这时风水先生大声 说: 时机到了, 灵柩登位, 大吉大 利,伏土安葬. 几年后,王先生赶考得中,直做 到吏部天官. 后人称他为王天官,他 母亲的坟被称为 天官母亲坟 . 这座坟园, 直通高邮湖. 湖面 上,渔人划船,双手一推一拉,好像 对着天官坟作揖朝拜;

晚上,渔舟灯 火星星点点, 有人说: 这叫日进千 人揖,夜观百盏灯. 后来人把这块 宝地叫做 凤凰地 . 大跃进时,坟园 被改为良田. 墓碑也无踪影了. 胡德林 邵伯柳包 邵伯东河头,有着柳树成阴的故 道.听老人说,那是段废弃的隋堤.以 前这里五步一桃,十步一柳. 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开到这里,桃树没了,柳 树却世世代代生衍不息. 传说归传说,这里多柳不假. 附 近老百姓世代相传一种手艺,家家户 户都会编织柳器. 无论柳筐、柳箱、柳包,还是柳书柜、藤篓子,都制作得结 实耐用,美观大方. 尤其是邵伯柳梭 厂生产的柳包,小巧玲珑,远近闻名. 上世纪

60 年代, 邵伯柳包名 噪海内外. 大街小巷、车站码头,马 路上的行人、过客,手上拎的、肩上 扛的,很多都是邵伯产的柳包. 连样板戏《海港》 主角马宏亮上海探亲一幕,拎的都是邵伯柳包. 那时, 从国外慕名而来的外商,不单到厂 里订货,还 深入到村民家中,看 编 织现场,并采购一些作为礼物带回 去. 那时候的邵伯柳包远销到欧美 市场. 柳包,加工工艺并不复杂,编织 全靠心灵手巧. 柳包的质量好坏,得 看柳条. 柳树发青前,要整枝,首先 将修剪下来的柳条去皮, 然后在池 塘里浸泡,最后晾干,火熏,使之柔 软. 柳条的着色也很考究. 我只知道 古铜色是要浸泡在茶叶水里的. 其 他颜色怎么来的就不清楚了. 俞竹筠 文迅 草鞋头 草鞋头是打草鞋的工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那物 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从春到秋,是 草鞋替脚撑起了 行 的一块天! 家里有只草鞋头, 小时用它 打过草鞋.用时将它仰放在凳上, 把子的弯钩钩着凳头. 这时就可 以打了. 旧时农户,哪家不在正月、二 月里打出一扎扎草鞋. 赤脚穿草 鞋,是物质匮乏的无奈之举,后来 便被说成是一种保持传统本色和 艰苦朴素作风的美德. 直到上世 纪60 年代, 还有不少农村干部 穿袜子着草鞋―― ―着的是用麻、 布条或是纱线编成的 草鞋 . 今高邮八桥境内有一村庄名 草鞋垫, 说是因当年岳家军在此 停留, 百姓以堆成垛的草鞋劳军 而得名 ( 离草鞋垫十七八里的卸 甲镇,亦因岳飞在此卸甲而名之. 几年前, 三垛镇东关竖起了一尊 又高又大的岳飞雕像.) 有朋友会 问:长征途中,或是战斗间隙,战 士们打草鞋, 难道带了草鞋头? ―― ―那时是屁股坐地,两腿屈伸, 以双脚和脚趾为草鞋头打成的. 那时还有不少人家, 大人小 孩穿着棉套裤、布袜子、蒲鞋窝子 过冬. 蒲鞋窝子是在打得十分结 实的草鞋底上编出鞋帮而成,还 在鞋帮上编进白色的芦花、 茅草 穗,用以御风、闭气、保暖. 姜善海 抬石头 抬石头 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 个谚语,意思是说:一个人干不了、做 不动的活,大家齐动手. 传说古时候,天上掉下一块大石 头,把路面砸了个大凹坑,石头的一 半露在地面上,横在路中央,妨碍通 行. 过往行人只得绕石而过. 可车夫 无法通过. 正值农忙季节,石头一时 移不走,搬不掉,农夫心里焦急! 咋办呢? 这时正好走来一位姓石 的老者,他见石头碍路,便找来壮汉 抬石头 .壮汉们说: 老先生,我们试 过了,抬不动! 老者道: 怕什么,人多 力量大,我们肯定能抬走石头! 大家找来绳子、 杠子, 老者前面 走,大伙儿齐动手,石头果然被抬起, 很快被移至路边沟槽. 接着,大家动手 挥土,把凹坑填平,把路整好. 姓石的 老者走后, 抬石头 一说便传开了. 我们在基层单位工作时,上级来 人检查工作是常事. 作为基层单位总 得招待一餐两餐的. 怎办呢? 大家 抬 石头 . 那时人们工资也低,月薪三四 十元. 就是 抬石头 ,也蛮吃紧的. 某 人参加 抬石头 次数多了,就换 新人 抬…… 来历吴金堂 一把抓 跑马 陈金龙 早年, 教场中心 有一个跑江湖的马戏 班子, 最受欢迎的节 目叫做 跑马飞杯 . 主演者是一位矫 健靓丽 的女骑手,大 家叫她 一把抓 . 一把抓 马上功 夫了得. 表演时,她跨着一匹漂亮的 桃花马,马颈上挂着一串铃铛,头上 还系着一朵菊花式的鲜红彩绸,走 动时,铃铛撞击,彩绸飘动,又好听, 又好看. 一把抓 将马先慢悠悠地兜上 几圈.先是缓缓而行,继而加快速度. 就在那马迈开双蹄、 驰骋纵横之时, 她便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优美的 姿态和惊险的动作来.只见她一会儿 金蝉脱壳 离开了马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