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9-02
2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热线

电话: 0379―69660885 投稿

邮箱: ybxxbjb@163.

com 社会编辑: 王振华 组版: 苗君甫

12 受苦人 在知背们眼里, 梁家河很原始. 梁家河人住得很原始.梁家河人住的 是土窑洞.窑洞里不仅有虱子、 跳蚤、 臭虫、 老鼠偶尔还有蝎子, 甚至有蛇出没. 习近平八一中学的校友、 在梁家河一 队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在接受 《学习时报》 记 者采访时说, 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房东的 儿子来叫他, 说家里进来一条蛇.赵华安 跑过去, 看到了吓人的一幕: 那条蛇盘在房 东的炕上, 蛇身上是红色的花纹, 吐着信子 ……房东夫妻俩吓得躲在灶台后, 不知如 何是好.赵华安拿了一床被子, 把蛇捂住 包起, 准备打死.房东说: 蛇是有灵性的 东西, 放它走吧. 赵华安冒雨走了很长的路, 把蛇放到了一道沟里. 粮食的加工也很原始, 用的是石磨和碾子.比如, 加工玉米, 用 碾子碾成糁子, 煮粥吃;

用石磨磨成粉, 做团子吃.尽管使用毛驴拉 碾子、 拉磨, 但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知青们做不好这些 活计, 就先吃不用加工的小米, 做小米饭然后是玉米, 碾一碾就能煮 粥吃;

最后才吃麦子, 因为麦子加工起最麻烦. 原始的还有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尽管在北京上学时接触过 一些简单的农具, 但陕北的劳动工具依然让知青们印象深刻.梁家 河创土用的 老镢头 , 比他们见过的要宽得多.这种镢头镢口宽, 刨的土多, 也更费力气.陕北的扁担是用质地坚硬的木材做的, 没 有弹性.为防止折断, 中间还用根短木加固.这种扁担使用起来, 结结实实地压在肩膀上很容易磨破皮肤.播种是人工撒种, 在知青 们看来, 这是粮盒低产的原因之一. 梁家河也很穷困. 有人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天冷的时候, 在里面缝上棉絮, 天暖的时候, 再把棉絮拆下来. 粮度不够吃, 有人把残次枣磨成粉, 掺在玉米面里, 做成团子. 这种食物很难消化, 容易便秘, 以致留下了 寻吃的、 讨吃的、 屁股掉 个枣核子 的说法.为了应对粮食短缺, 人们一天早晚两顿吃稀的, 中午吃顿干饭, 补充劳作消耗的体力.但常常挨不到晚上睡觉腹内 巳空, 饥饿难耐, 有人会取一撮儿盐, 用水冲了, 仰脖子喝下, 趁腹内 饱胀, 赶紧入眠. 食用油是麻籽熬成的麻油, 炒菜的时候滴上几滴.没有油吃的 时候, 人们取了杏仁, 在热锅里炒一炒, 权当有了油香味儿. 大自然严酷得让人敬畏.陕北干旱少雨, 土地贫瘠.那口口相 传的 《祈雨调》 里写着人们深深的无奈…… 大沟小河断流了, 山山峁峁着火了, 五谷田苗晒焦了 …… 龙王爷哟, 降甘霖! 龙王爷哟, 救万民! 村里的小庙在 破四旧 中已被拆毁, 但遇到天旱时, 仍有人偷 偷前去祭拜.献给龙王的祭品是一只皮包骨头的鸡, 或是一两枚硬 币. 陕北有句话叫作 饱吹饿唱 .劳作之余, 肚子饥饿的人们会唱 那忧伤的酸曲.酸曲被说成 腐朽 的东西不让唱了, 就唱革命歌 曲. 东山的麋子西山的谷, 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 陕北人称自己 是 受苦人 , 他们在这像巨人随手抓出来的千沟万壑里生存下来, 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梁家河人就这样生活着, 如同陕北山谷里生长的柳树, 它拼命 地向下扎根, 那不同于垂柳的枝条直指天空, 倔强生长.

13 吃的回忆 习近平的胃开始接受以前从未消化过的东西. 刚到梁家河时, 习近平他们吃了一段时间的派饭, 食物有玉米 面馍馍、 豆面馍馍, 这些都是乡亲们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吃饭的 时候, 老乡家里的小孩站在一边, 眼馋地看着. 下乡生活和知青们在北京的生活差距很大, 但他们的生活仍比 当地老百姓好.在梁家河, 乡亲们把每年所产粮食的半数以上交给 了国家, 完成国家的公购粮任务后, 剩下的粮食平均分配下来, 每月 人均口粮仅

20 斤, 还不及知青供应口粮的一半.为填饱肚皮, 乡亲 们就以糠窝头、 苦菜、 荞麦叶等来充饥. 队里一度借张卫庞家的灶, 派人给知青们做饭.主食是土豆、 玉米面窝头以及黑豆钱钱饭.下饭的往往是用白菜、 萝卜脆制的酸 菜. 后来知青们开始自己做饭, 大多数时间他们吃野菜团子、 玉米 糁子.偶尔也吃小米干饭.没有菜, 就跟老乡要一点儿酸菜, 以至 于酸菜成为习近平想念的美味佳肴.他说: 直到今日, 我对陕北的 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 就拿酸菜来说, 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直到自己做饭, 知青们才知道把食物吃进嘴里是多么不易的一件 事.这不易首先体现在柴火上.因为柴火不够, 知青们常吃夹生饭. 打柴本身对知青就是一大难题.山上光秃秃的, 没有树, 甚至 没有灌木, 到哪里打柴呀! 当地老百姓在平时就注意收集柴火.牛拉屎了, 用手掬了, 扔 在土墙上晒干, 就能烧火.山洪暴发时, 人们挥着一柄两三米长的 勺子 , 冒着生命危险在河里捞些洪水冲下来的树技.老乡们还爬 上崖畔, 砍一种叫 狼牙刺 的灌木.这种柴耐烧, 但许多人也因此 坠亡或致残.打柴, 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 却流着血, 含着泪. 知青们爬不上山崖, 也对付不了那些带刺的灌木, 就到山上搂 茅草.看蓍搂了很多, 但填到灶膛里, 一点火, 几分钟就烧没了.他 们六位知青搂的茅草, 竟烧不熟一顿饭.后来, 队里批准他们用储 存下来的玉米秆烧火, 才解决了他们的烧柴难题. 挨饿是经常的事.晚上躺在炕上, 他们经常会聊起吃的, 越聊 越饿.当时的一份资料显示, 一年后国家取消了知青的粮食供应, 有40% 的知青粮食无法自给. 回忆起那时饿肚子的经历, 习近平说: '

文化大革命'

期间, 我 到农村插队, 曾有三个月没见过一滴油星子, 真是 '

三月不知肉味'

. 那年冬天, 家里寄来几块钱, 我和同窑洞居住的同学买了几斤石槽 子里冷冻的猪肉, 回来还没烧就把肉切成片吃, 那味道真是鲜美! 后来我们说别再吃了, 再吃就没得煮了.这种穷日子我们都是经历 过的. 队里有时会把小麦磨成面提供给知青, 给他们改善生活.巩政 福记得, 一次做农活, 习近平带了白面馍上山, 中午吃饭的时候, 看 到老乡吃的都是糠做的窝头, 他不好意思吃, 就把白面馍分给妇女, 自己饿了一顿. 习近平在梁家河还吃过一顿白米饭, 那是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 中仅有的一次.当时的陕北大米很稀罕, 逢年过节都吃不上.那碗 米饭是李印堂送给他的. 李印堂在铜川当工人, 和习近平很要好.有一回, 他回家时带 了点大米, 让母亲蒸了给习近平尝尝.印堂妈细细淘了米, 蒸了一 碗白米饭, 让印堂趁热给习近平端过去.过了几天, 巳经调至关庄 公社工作的王宪平回到梁家河, 习近平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黑子, 我前几天吃上白米饭了! 嘿, 你咋吃上这好东西了? 印堂家 给我送来一碗, 可把我吃香了! 习近平说着, 还好像刚吃过一般. 习近平感受着这来自梁家河的温暖. 我饿了, 乡亲们给我做饭 吃;

我的衣服脏了, 乡亲们给我洗;

裤子破了, 乡亲们给我缝…… 习 近平对时不时来串门的王宪平说. 这温暖, 温暖着青年习近平. 西李社区

15 个村民组,

7 个党小组

149 名党员, 830余户3800余人, 因为涉及李村大 街、 兰台路项目, 准备整村搬迁.10月2日下 午开会宣布消息,

10 月11 号, 自愿交房自愿 申请拆除达99%以上.西李社区整村搬迁速 度如此之快, 这背后有何 秘密 ? 三个一, 让党员人人有块 责任田 拆迁这些天, 党小组长陈卫华有些忙.一是每天与 党员、 群众代表碰头, 了解群众想法, 收集群众的意见建 议.二是帮着做农宅确认丈量工作.到自愿申请拆迁的 群众家中, 对照

2011 年预拆迁时的丈量计价表, 和区镇 工作人员一起逐项确认、 逐项解释.确认无误后, 就可以 拆除了. 陈卫华所在的

12、

13 两个小组, 一共有

13 名党员. 除了一名老党员卧病, 2名在外的大学生外, 其余10名党 员都和陈卫华一样忙, 有的参加民调小组, 有的参加安全 拆迁小组.群众赵宏涛家开商店, 顾不上搬家, 手忙脚乱 的, 党员志愿队就帮他搬家. 搬迁工作启动后, 社区党支部将

10 月6日党员主题 日的中心议题确定为 搬迁我先行, 服务作表率 , 每名党 员都结合自身实际认领一项工作, 每名党员主动认领一 项工作, 相当于每人都有一块责任田.每名党员都行动 起来了, 我们有了100余人的干部队伍, 工作怎么能不高 效? 西李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正义说, 早上六点, 党支部副 书记宋孟春就起床了, 绕着社区转转看看, 哪里的电线拆 除了, 房屋可以拆除了.道路堵不堵, 机器方便出入不. 他白天一直跟着钩机, 负责安全工作. 李村镇认真推行党建 三个一 , 一微信针对在外党 员, 一通报针对卧病老党员, 一件实事针对每一个健康的 党员.同时, 全面推行党员 双十规范积分管理 制度, 按 月考核, 年终评星, 公开亮星, 动态摘星, 确保星级评定结 果得到运用. 三个一 和党员积分管理全面实行以来, 农 村党支部工作和党员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人 有事干, 事事有人干, 征迁工作顺利开展. 一包一, 让大树充满生机 西李社区在外打工群众小陈心中有点小疑问: 中间 墙是俺家盖的, 如果拆迁, 邻居该不该给拿出一些钱来? 他问群众代表.群众代表就把问题反映给党小组长.党 小组长到征迁指挥部一咨询, 回复小陈: 各家都是打包赔 偿, 墙是你的, 砖头你卖.陈某的疑问解决了, 见邻居搬 家还上前帮忙. 在西李社区, 平时工作, 党支部书记总负责, 两委 干部 一岗双责 , 除了做好分管工作外, 还分片包队解决 问题, 队长和党小组长包群众代表, 一个群众代表包

10 到15户人家.群众代表是通过合法程序选出来的, 一个 群众代表基本上就能代表一个大家庭的意见建议, 平时 群众有什么问题, 在群众代表那里基本就可以解决了, 解 决不了, 再反馈到上一级. 征迁一开始, 每天早上八点, 社区两委干部、 党小组 长、 村民组长、 群众代表在指挥部门前准时点名, 逐级逐 片汇报进展情况与群众反映的问题, 现场研究当场拍板 解决.比如房屋拆除一开始, 就有干部想到怕水管被砸 坏, 没搬走的人家用水成问题, 就让群众代表入户了解暂 时没搬的人家.哪怕拉水, 也得给解决.结果是, 各小组 都说群众都已搬走住了.只有学校还要继续上课, 当天, 支部立即派人给学校又接了一路水管. 作为我区开发建设主战场, 李村镇始终坚持 围绕中 心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征迁 这个思路, 牢牢抓住支部建 设这个关键, 把抓班子带队伍、 夯基础强保障做在平时, 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整个两委班子从上到下层层负 责, 一对一承包, 上级政策逐层及时传递下去, 群众要求 及时反映上来.各负其责, 上通下达, 团结协作.就像一 棵树, 根深叶茂, 汁液从根输送到树干, 干又到树, 树到 叶.整棵大树就充满生机, 活力无限. 四加二, 让党的声音在基层 唱主角 西李社区

2011 年已进行了 预拆迁模式 .在签订 协议的前一天晚上, 该村召开了约

900 人参加的户代表 大会.会上, 村两委详细宣传解释了区预拆迁政策和签 订协议的具体奖励办法, 并结合全区发展规划和发展速 度, 逐步引导群众理解预拆迁, 支持预拆迁, 实现了全民 动员.一天即签订协议992户, 完成率高达99%, 创造了 预拆迁的 西李加速度 .

7 年来, 该社区村组干部带头、 党员群众支持, 共同 保持无违建, 然而, 群众因为结婚建房、 儿子大分房、 危房 修缮等, 要求在批划的空宅基新建, 对老房进行改造的要 求愈发强烈, 适逢4号安置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在即, 社区 三委多次召开党员、 群众代表会议, 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通过摸底 96%以上的户代表同意整村搬迁, 同意先进行 整村搬迁安置, 待2019 年12 月31 日前区征迁安置资金 到位时再进行结算. 今年10月2日, 西李社区又召开了两委干部、 党小组 长、 村民组长和党员、 群众代表等150人参加的整村搬迁 大会, 详细宣传相关政策.随后, 大规模的群众搬迁就开 始了.半月之内, 交房率达到99%以上.目前仅剩两户. 2组群众老赵, 孩子结婚没处住, 通过党小组长向社 区党支部反映后, 社区党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