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2018-08-24
2009 年9月5/6 日星 期六/日 实习编辑:卢明文版 式设计:宗和伟校 对:张翅文化 ・ 城记 B07 走进木如寺的大门,眼前 是一个典型的藏式院落,特别 突兀的是院子正中南北走向 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汉式建筑: " 八"字形的屋顶,石灰粉刷的 墙壁毫无特色,这在周围雕梁 画栋的藏式建筑中显得很另 类,很不合时宜,毫无生气.

走 访院子里的居民之后才知道, 这座房子在上世纪

五、六十年 代曾经是自治区话剧团的演 出剧场,而现在,它是西藏佛 协印经院的印经场所. 往院子左边走,经过一个 煨桑炉, 旁边是一排转经筒, 里面就是现在木如寺的大殿. 以煨桑炉为界,往北属于木如 寺,归木如寺管理;

院子里的 其余部分都属于西藏佛教协 会,住着西藏佛协印经院的工 人和家属. 木如寺不收门票, 游客和香客可自由出入. 我在木如寺大殿内转了 一圈, 从西边一个侧门出去, 就是僧舍和饭堂. 我走进饭 堂,看见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 年轻男孩子正在里面炒菜. 这 是一间普通的藏式厨房,沿墙 边摆着两张藏式长椅和一张 长桌,应该是喇嘛们吃饭的地 方. 这个藏族男孩叫达娃,是 寺院请的工人, 家在墨竹工 卡,今年

20 岁,已经在寺院工 作了三年. 除了他之外,还有 另一位厨师,他们每天给寺院 做饭, 早餐是酥油茶和糌粑, 中午是炒菜和米饭,晚上是面 条. 我看了看今天中午的四菜 一汤:炒空心菜、蕃茄酱 ( 新鲜 的蕃茄捣烂加上藏辣椒做成)、凉拌萝卜片、油炸花生米 和豆腐汤,比较丰盛. 中午

12 点, 是寺院开饭 的时间,我走下楼,走进西藏 佛协印经院的工人和家属院 子里. 孩子们放学回来,在院 子里踢足球玩耍,还有三三两 两的香客进进出出,在正午的 阳光下一切都很和谐. 不经意 间抬眼一看,一个穿着校服的 小姑娘站在三楼,她也看见了 我,我冲着她举起相机,小姑 娘立即露出天真的笑容,并且 伸出手指做了一个 " V"手势. 我也笑了, 走上三楼问她:小 姑娘,给你拍照好不好? 她很 开心地答应了,摘下帽子站在 阳光里,笑容灿烂,小脸上渗 出细密的汗珠,很可爱. 拍完 照片, 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并 且让她在本子上写出来,她一 笔一划认真地写着: 格桑曲 宗. 格曲写名字的时候并不是 按照笔划顺序,而是东拼西凑 写出来的,显然这个吉崩岗小 学一年级的小姑娘才刚刚开 始学习写字. 我又问她:格曲, 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她 说不上来,只是用手指着院子 中间那座曾经的剧场. 原来, 格曲的父亲就是西藏佛协印 经院的工人. 往院子右边走,就是西藏 佛协印经院. 我刚走两步,就 被一位老人拦住: 不能进去. 我说明来意,他说今天印经院 没有开门,所有的人都出去过 林卡去了. 他叫洛桑,就住在 这个院子里. 洛桑带着我参观 了大门紧锁的印经院,门口摆 放着已经印好的一摞摞经书 和一些垃圾. 大门旁边的墙壁 上绘有佛教内容的壁画,显然 已久经风霜,模糊、斑驳,可以 看出这里原来应该是一座寺 庙. 洛桑老人在这个院子里住 了二十年,历经风风雨雨. 从 他这里得知: 在上世纪

五、六 十年代,这个院子里除了话剧 团,还有粮食局. 后来话剧团 和粮食局相继搬了出去,由西 藏佛教协会接管,这里就成了 西藏佛协印经院. 如今,当年 话剧团的演出剧场成了印经 的场所,而另一座房子成了堆 放经书的仓库. 据洛桑老人介绍,印经院 采用古老的雕版印刷,来自西 藏各地及青海、云南、四川、甘 肃等地的信徒经常在此购买 藏文佛经. 印经院总共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