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08-03
B02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编辑: 王慧 美编: 罗强 青未了 孙清鼎 这里说的 土豆王 不是最大 个的土豆, 而是一个人, 他姓王名 中, 老家在滕州界河镇, 年近 从 心所欲, 不逾矩 的人生最高境 界;

土豆王 是我给他起的外号.

给年纪长于己者起外号似 乎不敬, 可我家乡有 人无外号 不发家 之说, 再说王中先生真 也与土豆有缘、 有情, 他写过家 乡的土豆, 喊响了 界河无界, 土 豆不土 的名句, 在老家建起了 土豆文化馆 , 讲土豆专题, 编 土豆书籍, 写土豆歌曲……要说 文化人真心热爱土豆谁能比得 了他? 把他的姓氏与土豆联系在 一起, 说到王氏与土豆正如提起 王氏与兰亭, 大家都知道是谁, 这个外号我看起得行, 比把 王 字放在 土豆 之前强多啦. 滕州早就是土豆高产之乡. 据1980 年代出版的 《滕县外贸 志》 记载:

1967 年出口

237 吨 , 从1969 年到

1979 年, 滕县土 豆出口量占全省的 45% .

1981 年出口2390吨,占全省的64% ;

1975年全国马铃薯生产 交流会在滕县召开 ……看来滕 州是全国著名的 土豆之乡 由 来已久. 而王中先生的老家界河 镇又是滕州生产土豆的重要基 地, 1984年这个镇的南张庄培育 的脱毒 丰收白 新良种, 就备受 中外顾客欢迎. 土豆王 生于 斯, 长于斯, 退休之后留恋于斯, 爱上土豆也就不足为怪了. 王中先生早年以写戏闻名, 后退休于省城济南, 可他退而不 休, 长期奔走于乡里, 研究、 开发 家乡的文化资源. 在滕州提起他 的名字, 从政界、 文化界到平民 百姓, 几乎无人不知其人其事.

2005 年7月, 省人大人员到 枣庄市视察 村村通 公路建设, 枣庄广播电台播音员要随车队 做直播节目, 我受托写直播词. 视察路不能光说路, 也要讲些地 方人文特色, 当写到滕州市界河 镇时,我自然要谈及界河的土豆, 也立即联想到那不久前王中 先生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 他的 界河无界, 土豆不土 的语句被 我用上了. 这之后, 此句被各级 广泛使用, 有写材料的文友以为 是我的发明, 我哪里敢掠美? 笑 说他只知道看领导人的讲话, 不 知道看报纸副刊的文章, 竟连王 先生的 真真好文章 也不去看, 还写什么材料、 作什么文? 我与王中先生相识在2009 年. 他和滕州的一班文友到枣庄 参加一位同乡友人公子的结婚 喜宴, 我是滕州人, 主家就把我 安排在一桌作陪. 王先生为人热 情直爽, 幽默诙谐, 真是文如其 人. 我记得他在文章中写挖马河 水库时穿 大裤腰 的苦中笑谈, 忘不了他在 《有朋至远方去》 中 描写的 吃着地瓜喝地瓜酒 的 穷乐情致, 确是土到极处, 雅到 极处. 有他同桌共饮, 又是喜宴, 正所谓 不乐又何如 ? 让我对王中先生最为敬重 的是, 听说他在老家建起了 土 豆文化馆 . 退休在省城某机关, 家无后顾之忧, 按常理应该是坐 享清福了, 可他却真个 从心所 欲 在老家投资研讨土豆、 宣扬 土豆,而且当做一项大事干起来. 近些年经常看到许多大款, 有的老而不尊, 放荡、 逾矩;

有的 只知道多多攒钱, 而看不到子女 无志钱多的隐祸, 于家于国这是 多么可怕啊! 相比之下, 王中先 生至今未忘农业,未忘造福桑梓, 在做一项有益于个人身心、 有益于社会生产的事情, 这不是 很值得人敬重的吗? 我很想到 土豆王 的土豆文 化馆看看, 据说馆中还真有一个 重3.15 斤的土豆大王. 不过在我 想来, 这仅是长了个 憨大个 而已;

我要看的是王先生对馆的综 合布置, 要看的是王先生的睿智 精神. 馆建于村庄家庭, 势必给参 观者带来诸多不便, 若当地政府 给予优惠政策, 以地换地建馆于 家乡风景山区, 不是既增添了文 化景点, 又扩大了土豆文化馆的 影响么? 不知王中先生有此想法 否? 我很想到 土豆王 的土豆文化馆看看, 据说馆中还真有一个重

3 .

15 斤的土豆大王. 不过在我想来, 这仅是长了个 憨大个 而已;

我要 看的是王先生对馆的综合布置, 要看的是王先生的睿智精神. 山东精神山东人 滕州有位 土豆王 韩允平 潍坊有许多小吃,但最具地方特色且其他地方难以模仿 的当数三大名吃: 鸡鸭和乐、 朝 天锅、 肉火烧. 在三大名吃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肉火烧了. 吃潍坊肉火烧, 会吃的, 吃刚出炉的―――火烧烤得脆生,咬到嘴里还能听到脆响,让人怀疑火烧吃在嘴里是否还在继 续烤, 似乎还能听到 刺刺 的 声响. 我怀疑, 这种面食之所以 叫火烧,或许与吃到嘴里好像火在烧一样有关. 因为太热, 所 以要边吃边吹边用两手倒替着 拿肉火烧, 免得烫手. 自然, 嘴也被烫得火辣辣的.但吃的就是被烫的这种感觉.不等火烧变凉, 就吃完了. 于是, 再接过 第二个.不光大人喜欢吃刚出炉的, 就是小孩子也喜欢, 他们 不敢拿, 但会让大人给拿着, 自己轻轻地咬,想必吃的也是这种滋味和感觉吧. 很快, 热乎劲一过, 火烧的 皮就吕, 虽然还热, 但已经 没有刚出炉时的焦脆了. 有时, 吃的人少,店家会将烤好的火烧放到大大的筐篮里,用纱布盖上. 纱布一蒙, 火烧很快就 了, 吃起来就没有焦脆的感觉. 为了吃这脆生,有的人宁肯等半天, 也要等刚出炉的. 记得第一次吃可没有这么 从容, 也没有这么会吃. 那是大 学毕业之初到单位报到的时候.那天,父亲陪我到单位报到, 办完手续时, 已经过了吃饭 时刻.我领着父亲到了一家火烧铺, 要了十个火烧, 都是从筐 篮里拿的. 虽然不脆, 但因为味 道实在太美, 所以, 我们竟然全 部吃完了, 连口水都没喝, 直到 店里的大嫂提醒我们有豆腐脑 的时候, 我们才每人要了一碗. 从此以后, 在自己的感觉里, 实 在没有比肉火烧更好吃的了. 火烧铺的门面都不怎么讲 究,里边除了支着烤火烧的炉子外,一般就几张简单的矮桌子和一部分小凳子.铺子里最讲究的就是炉子了,一般都贴着白瓷砖, 便于擦拭. 炉子有两 种支法, 都是上边放鏊子, 区别 在于有的鏊子底层砌一圈钢板. 这种支法最多, 做好的火烧 先是放在上边的鏊子上烘得起 皮, 然后就拿到底层烤, 用特制 的小铲子翻.有的底层垒三个炉膛, 用钢筋做成架子, 将鏊子 上烘得起皮的火烧放进去烤,每一次翻都是用手,需要戴上手套. 至于肉火烧用的馅,询问了多家火烧铺的老板,都是只用肉和葱,再加上调料使劲搅拌就可以了,几乎每一家都这样,区别就是馅的加工和肉与葱的比例问题了.我最先去吃的那家的老板说, 剁馅时, 要边 剁边放酱油, 直到剁好. 面则用 发面,稀稀软软的,用水蘸着做, 做好一个就放到鏊子上, 把 蘸的水烘干, 就放到底层, 很快 就烤好了. 拿火烧当早餐, 我几乎持续 了十年. 十年里, 先是自己一个 人去, 后来领着妻子去, 再后来 是领上儿子一起去. 从来没有一 个人说吃够了, 不想吃了. 后来, 由于单位分流, 我们 到了外地. 午饭和晚饭还没怎么 感觉不适应, 早餐实在没有能替 代火烧的. 吃遍了大街小巷, 馄饨、 包子、 油条、 面鱼、 拉面、 冷面, 都没有潍坊的肉火烧好吃. 有一家打着潍坊肉火烧的旗号, 做出来的火烧却跟潍坊的大相 径庭, 真的是徒有其名. 于是, 每次到潍坊, 早餐一 定要吃肉火烧.记得那年我到潍坊接站, 接到后, 我领客人到 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火烧铺,每人一碗和乐, 火烧随便吃, 结果,

12 个人吃了

30 多个火烧. 无论男女, 都直喊好吃. 我还到 潍坊参加了两次同学聚会,每次酒店里都有早餐,但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肉火烧. 于是, 要么派出同学去买回一袋子,要么我们拥拥挤挤地到一家火 烧铺, 热热闹闹等上半天, 饱餐 一顿. 可惜的是, 有的馅里加上 了虾皮和木耳,没有原来的纯正了. 前不久,单位附近刚开了家老潍县肉火烧,很有点当年潍坊火烧的味道.有的边吃边说, 我吃过潍坊的肉火烧, 就是 这个味儿. 有的说, 十来年没捞 着吃了, 可算过瘾了. 我也像见 了老熟人那样倍感亲切.据老板讲, 潍坊的肉火烧, 现在也不 加虾皮和木耳了, 加上后, 成本 高了不说, 味道也变了, 大家都 不喜欢, 所以, 现在又变回原来 的口味了. 果如是,回去后,当继续吃. 乡野民俗 七月十五 鬼开门 纪慎言 按民间的说法, 每年的 农历七月十五是 鬼节 . 与民谚 七月十五见新花( 棉花) 、 七月十五拣枣吃 同 在的还有 七月十五鬼开门 的说法. 后面这个关于 鬼开 门 的话我虽然听了这么多 年了, 却至今也弄不明白其 中的真谛. 究竟这个 开门 是说那些鬼这一天开门纳客 迎新鬼呢? 还是说从这天开 始才打开阴曹地府的门窗来 收受阳间亲人们烧化的纸钱? 还有, 鬼门是只开这一天 还是一直开下去? 如果不是 这样, 那么鬼门什么时候关 上的呢? 而人们在清明节或 者死者的忌日时送的那些钱 不是白白扔到鬼门之外了吗? ! 一直纳闷, 而且白费脑 筋. 去年的七月十五, 尽管 一直下着小雨, 我还是和老 伴一起坐市郊车早早地去了 她的娘家. 岳父岳母早已辞 世, 所谓的娘家实际就是孩 子们的舅舅家. 每年的清明 节、 岳父岳母的忌日、 七月十

五、 十月一, 这几个与逝去的 父母有关的日子, 老伴都要 回去上坟. 近几年我们的年 纪大了, 为了保证老伴的安 全, 也是我自己觉得应该尽 一份力量, 所以在没有特殊 原因的情况下, 我也陪老伴 一起回她的娘家. 每次说是 回家给父母上坟, 其实真正 意义上是给家里的两个老哥 哥上供. 大舅哥比我老伴大

11 岁, 今年

79 岁了, 二舅哥 比我老伴大7岁,也75 岁了. 所以每次上坟的日子回 家, 烧纸和上坟时用的供品 虽然该怎么准备还是怎么准 备, 这些都花不了多少银钱;

重要的是送给两位舅哥的茶 叶、吃食才是绝对的 硬道理 . 每次我们回去上坟, 大 舅哥老两口都非常高兴, 不 仅要开心享用我们带回的美 食佳肴, 而且还要为我们精 心准备许多过年才能够吃到 的稀罕物. 不善于饮酒的老 哥也要用饮料或茶水陪我干 上几杯! 吃喝带说笑, 俨然就 是过节. 正像大舅哥常说的 一样: 懒人爱过夜, 馋人爱过 节. 上供都是糊弄神, 好吃好 喝留给人. 我们这里上坟烧 纸一般在下午将近黄昏的时 候, 但是, 为了赶班车回来, 每次基本上都是吃完中午饭, 再拉一回家常话就该搭 车往回赶了, 而正儿八经的 上坟任务多是由大舅嫂及侄 媳妇来完成的. 你说, 这给老 人上坟的鬼节, 还不都是便 宜了大活人? ! 今年的七月十五, 我有 了给自己父亲上坟的任务, 我和老伴必须在当天回老家 给两个月前做了新鬼的父亲 去烧纸送 钱 , 让阴阳两隔 的父亲在那边也能够 开门 见喜 ! 而去岳父岳母那里上 坟, 与大舅哥们一起 过节 只好推迟一天了. 相信仙逝 多年的老人家也不会为此嗔 怪他们这俩年近古稀的孩子 的. 吃潍坊肉火烧, 会吃的, 吃刚出炉的―― ― 火烧烤得脆生, 咬到嘴里还能听到脆响, 让人怀疑火烧吃在嘴里是否还在 继续烤, 似乎还能听到 刺刺 的声响. 饮馔琐忆 难舍潍坊肉火烧 王中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