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8-06-26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主编 郑福荣 宋蕾 责编 利少峰 美编 石洋 校对 张丽萍 副刊 A15 那些关于灯的记忆 朱耀儒 峥嵘 岁月 马龙, 给我最深的印象是: 上世纪

70 年代初的一个地处偏僻的破旧县城, 改革 开放40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 马龙人始终不变的朴实情怀.

记得

1970 年刚参加工作时, 我参与 了地处马龙深山沟的一个三线军工厂的 建设用地征用工作.在当时昆明军区主 要领导现场定点并初步完成厂区的规划 设计后, 作为云南省特事特办的项目, 我 们开始了征用土地的工作. 第一次去马龙县政府办事, 我所看 到的是一个很不像样的小镇.说它小, 是因为作为县城所在地, 其规模远不及 自己家乡江南的一个村镇.整个县城仅 有一条很窄很短的街道, 用不了几分钟 就能走完.说它很不像样, 是因为整个 县城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子, 也没有像样 的商店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就连县委 和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 也仅是一个由 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房和几幢小平 房组成的小四合院. 整个马龙基本没有什么工业, 甚至连 小作坊也很少.我们惊异于马龙的落后 和闭塞, 然而当我们接触到县政府领导和 具体办事人员时, 又为他们的质朴、 热情 和好客而感动, 他们没有一点架子.在我 们说明来意和出示省里的有关批文, 强调 工程建设已破土动工、 急需完善土地征用 工作的情况后, 他们同样急我们所急, 立 即召集有关领导和人员, 组成一个班子, 专门负责组织和处理我们厂及我们另外 两个兄弟厂的土地征用工作.同时表示, 他们十分欢迎我们能定点在马龙县进行 建设, 他们将尽一切可能给予各方面的支 持和帮助.但马龙县基础薄弱, 没有工 业, 农业也十分落后, 希望三厂的建设能 带动马龙县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在我们整整十年的建厂过程中, 我们 得到了云南省各级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 大力支持和帮助, 使我们的工厂建设得以 顺利完成.本着军工企 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精 神, 我们同样在当年十分艰苦的条件下, 力所能及地给地方以各种支援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工厂与当地政府和老 百姓结下了深深的情谊.而随着时代的 进步, 马龙县也在这十年中发生了不小的 变化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建厂至今已

50 年过去了, 我们调整 搬迁出山沟的老厂也已经20多年了.今 天的马龙, 可以说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 化.特别是去年马龙撤县建区后, 已步入 快速发展的新纪元.如今的马龙, 交通便 捷、 街道整洁、 高楼林立, 城市各项配套设 施基本齐全, 各行各业均已取得长足的发 展.相信不久的将来, 马龙将变得山美、 水美、 人更美.一个宜居、 宜业、 宜游的新 马龙必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原工作单位: 昆明船舶设备集 团, 74岁) 为老妻吃醋 陈宾 夕阳 之歌 马龙印象 周义平 昆滇 往事 E-mail:ccwbwq@163.com 在我有生以来的大半个世纪里, 灯 经历了多次的变化, 每次变化都给我留 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让人回味良久. 从我能记事起, 家里点的是菜油 灯.菜油灯有一个巴掌大的灯座, 有 一个约一尺长的灯柱, 有一个小碗状 的灯拖和一边突出的灯头, 灯头里添 满菜油, 放进棉花搓成的灯芯, 点燃从 菜油里伸出的灯芯, 就可以驱散房间 里的黑暗, 带来珍贵的明亮.这种灯 是花钱买的, 据说还价格不菲呢.那 时候我常想, 菜油是多珍贵的食品, 怎 么会舍得用来点灯?问母亲, 母亲说, 菜油再贵, 人也不能缺少灯光.可见 为了光亮, 人们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天, 父亲从镇 上买回一个煤油灯.煤油灯是一个葫 芦状带把的玻璃瓶, 上小下大, 瓶口有 一个薄铁皮做的灯盖, 中间插着一个铁 皮卷的灯芯桶.给玻璃瓶里添满煤油, 在灯芯桶里插入自制的灯芯, 就可以点 燃了.这种灯比菜油灯亮度大, 又易点 易灭, 只要擦着的火柴一接触就点燃, 手靠近轻轻一扇就灭.但煤油燃烧会 冒出一股黑烟, 对人的呼吸道有所损 伤.因为母亲每夜都纺线到深夜, 第 二天我们擤出的鼻涕都是黑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