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2018-06-19

6000 多条未读信息.里面有问候, 也有工作探讨, 但字里行间 无不透着对她的牵挂、 关心和期 盼. 前些年间, 我经常因公到甸 柳一居去. 每次去那儿, 都会被 她的热情所感染, 都会被她的敬 业所感动. 甸柳一居是建于上世 纪七八十年代的开放社区, 居住 人口密集, 居民成分复杂, 这本 是矛盾纠纷、 案件多发的地方, 可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 原因其 实很简单,而且人人心里都明白, 因为那里有个 好家长 陈叶 翠. 为了老有所养, 她组建了13 个志愿者服务队, 还办起了社区 食堂;

为了丰富文体活动, 她组 建了17个文体活动队和两个俱 乐部;

为了解决残障人士和下岗 人员就业难, 她创办了手工小工 厂;

为了老有所学, 在她的操持 下, 甸柳一居的老年人大学应运 而生, 声乐、 舞蹈、 太极拳, 引得 不少外居的居民慕名而至. 2013年春, 在 山东好人 的颁奖典礼上,陈大姐的颁奖词是: 岗位平凡, 责任如山, 为政 以德, 奉献肝胆, 把共产党员的 先进理念和平凡工作完美融合, 把人民的重托化作汗水和心血, 在富民强鲁的壮丽事业中, 永远 闪耀着他们生命的光华. 2017年11月12日上午9点多 钟, 甸柳一居的甸新东路上, 挤 满了前来为陈大姐送行的居民. 已经不在社区居住的张大美拄 着拐杖来了, 坐着轮椅的居民沙 元强也来了, 人们不约而同齐聚 到这里, 扯着横幅, 满面戚容, 等 待着为陈大姐送行. 10点整, 灵 车缓缓而来, 又缓缓驶过, 他们 挥手相送, 眼泪成为心声: 陈主 任, 一路走好. 《社区我的家》 是 甸柳一居 之歌 , 也是陈大姐最喜爱的歌. 缅怀陈大姐, 歌声响起来, 社区 我的家, 是个温暖的家;

社区我 的家, 是个幸福的家;

社区我的 家, 是个和谐的家;

社区我的家, 是个美丽的家…… 前半个小时, 我还在商场里 四处瞎逛;

后半个小时, 我已经 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不满12周岁 的女儿用我平日里教导她的话 反问我: 妈妈, 你这样子, 算不 算想一出是一出? 想想之前回老家, 哪次都是 提前打电话给母亲, 跟她报备一 下我的行踪, 也给母亲留出准备 的时间,比如准备做哪些好吃的, 还有准备我往回带的自家产 的菜. 可是现在, 母亲身在北京 帮妹妹照看孩子, 只留下父亲一 人在家守着老房子, 我想不出打 电话给父亲应该说些什么, 索性 直接驱车回老家. 冬天的阳光, 因为温暖, 尤显得弥足珍贵.车子刚拐进村子, 眼尖的女儿便从村委南墙根 下坐成一排晒太阳的村里人中 认出了她的姥爷. 我凑近那个已 经露出老态的男人跟前, 摇下车 窗, 喊了一声: 爸, 上车吧! 我 看到父亲的眼神愣了一下, 紧接 着变得明亮起来,有些语无伦次, 你怎么回来了? 看见我想 要下车, 又道: 别下来了, 家去 吧, 外面冷. 隔着车玻璃, 我有 些不忍心, 爸, 上车一起吧! 父 亲难掩脸上的喜色, 转过身给他 身后一起的那些人摆了摆手, 然 后拿起马扎往家走, 几步就把我 们的车甩出老远. 怪不得人人都说 女人家 三个字, 这个家没有了女人来收 拾, 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 到处 冷冷清清. 我找出抹布蘸着餐洗 净把锅台边的厚油腻来回搓了 搓, 又把碗柜里的碗啊盘子啊全 都搬出来洗了一遍. 父亲站在我 身旁, 满怀歉意, 你一回来就拾 掇, 其实不用全刷的. 言下之 意, 他平日里常用的碗盘就那么 两三个. 想想也是, 母亲在家时, 两人吃饭也有个伴儿, 现在父亲 一个人在家做饭自己吃, 再丰盛 的菜也吃不出原来的美味. 吃完饭, 父亲坐在沙发上, 与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爸, 跟我回城里过冬吧, 城里有 暖气, 小钰也想你. 小钰是我的 女儿, 是他最疼爱的外孙女. 之前妹妹曾多次来电话,想说服父亲去北京陪着母亲一起,甚至还要开车回来接父亲,可父亲坚持不肯离开老房子.这次无论怎样, 我还想试试. 没想到 父亲依旧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家里不冷, 冷的话, 我可以多烧 烧炕, 门口劈好的柴火摞了那么 多. 再怎么说, 我也不能把家撂 了不是? 我还想继续劝劝,寻思寻思, 终是没再张嘴. 我相信, 父亲 一定有他坚持的理由. 这座看上 去有些破旧的老房子, 里面不仅 装满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 也安 放了我们姐妹成长的每一个脚 印. 东屋桌子上的老式台钟,是与母亲结婚时父亲去买的,听说还费了不少周折.女儿小的时候, 曾被正点的 当当 声吓哭过几回,后来母亲的睡眠出了状况时,我劝母亲把它换成静音的石英钟,可是母亲始终不肯松口. 北窗旁边那台可以当做古 董的金龙落地电风扇, 还是生妹 妹那年买的. 头些年这个电风扇 坏了, 扇叶不转了, 我先斩后奏 地把空调直接买回来了, 可母亲 硬是逼着我把它给退回去, 还安 排父亲做了回修理工. 最后, 那 台承载着太多岁月痕迹的金龙 电风扇依旧一路凯歌, 继续陪伴 着父母亲度过许多个炎热的夏 天. 院子西面草屋子的木棱窗 上依旧挂着生了锈的大大小小 的镰刀, 我还记得其中的一把, 曾在我用它割麦子时, 把我的手 割破了皮, 流出鲜红的血来. 门 后的锄、 镢和耙子, 已经被闲置 很久了. 如今地里的农活多被机 器取代,它们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但父亲还是不舍得扔掉它们. 父亲总说, 庄稼人就得有庄 稼人的把式. 父亲还说, 看到了 它们, 也就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其实, 像父亲这般, 不肯陪 着妻子去往城里儿女家, 宁肯独 自一人守着空落落的老房子的 留守父亲, 在我们村子里, 不在 少数. 为儿女奔波了一辈子, 到 了年岁大时, 还要为儿女忍受两 地分居, 留守父亲的苦, 又有多 少做儿女的能够真心体会? 从老家回来时, 父亲把车子 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我不放心, 又嘱咐了几句: 吃饭不能凑合, 实在不行就去镇上的超市买一 些, 换换口味. 父亲听后笑道: 行了, 别跟你妈妈似的那么唠 叨, 你们想家了, 随时都可以回 来. 那一刻, 我似乎懂得了父亲 的坚守. 也许, 他只是想让我们 懂得, 那个家, 有他在, 随时可以 收留我们. 杨曙明伍国高绪丽好人陈叶翠风过留痕校车司机琳达美国小城故事琳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校 车司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 我的儿子曾经坐她的车上下 学. 她不完全普通, 因为她对小 孩的关心远远超过一般例行公 事的校车司机. 而且, 不得不说, 她总是满脸笑容, 对孩子的温暖 和关切, 超过其他几乎总是板着 脸的男司机. 琳达会把车变成一个教室. 她专门准备音乐播放, 叫每一个 小孩的名字, 边开车边问小孩在 学校里做了什么, 把车上的气氛 调节得非常活跃. 她没有自己的房子, 住在一 个公寓里, 收养着一个重度低功 能自闭症的孩子. 说是孩子, 其 实大概也有四十岁了. 据说, 当 年不知道是什么缘分, 让丧偶的 琳达遇到了这个孩子―― ― 父母 双亡的布莱恩, 可能是在教会, 也可能是在什么别的场合. 有时候, 人和人之间真是需 要缘分的, 就像在国内, 有收养 过孩子的人也说, 在孤儿院一眼 看到某一个孩子, 一刹那就觉得 是自己想要养大的,有一种触动. 当年的琳达连说话带比划, 告诉布莱恩: 你的父母在天堂里 看着你. 琳达决定收养布莱恩, 被自 己的亲生孩子坚决反对, 但她不 为所动, 一直到现在. 其实我儿子早就不坐她的 车了, 但是每年的每一个节日, 我们都会收到琳达寄来的贺卡, 上面每次都有布莱恩歪歪扭扭 的签名. 他唯一能写的就是自己 的名字. 虽然做不到次次回复,不过, 我还是尽量在一些重要节日 的时候, 买来贺卡, 勒令儿子坐 下来, 写几句话给琳达. 今年我 附上了一张儿子最新的照片. 她 很快回了一张卡, 表示自己看到 照片非常开心. 有一天, 琳达竟然开着车, 带着重度自闭的布莱恩来敲门 了. 在美国, 这种不经预约的造 访是极为少见的. 琳达和我们聊 了很多, 也包括工作上的一些小 牢骚, 比如那些当官的人怎么享 受, 而她的待遇并不好. 倾诉这 样的内容, 倒恰恰显出她也是个 很普通的人, 不是圣人, 她也有 她的牢骚和不满. 只不过, 就算 说不怎么愉快的话题, 她也是笑 着的, 而且, 说过了, 也就算了. 她说, 她想我儿子了, 想来 看看我们. 然后, 和我儿子合了 一张影, 愉快地告别了. 留守父亲性情文本青未了 ・随笔 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编辑: 孔昕 美编: 马晓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