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8-05-23
宝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 二一七年九月

1 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依据.2

三、规划区概况

3

(一)规划范围

3

(二)基本情况

4

四、面临的挑战和有利条件.12

(一)面临的挑战

12

(二)有利条件

13

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基本原则

15

(三)战略目标

17

第二章 生态功能区划

18

一、禁止开发区

18

(一)区域范围

18

(二)区域特征

19

(三)功能定位

20

(四)重点任务

20

(五)管制原则

20

二、限制开发区

23

(一)区域范围

23

(二)区域特征

23

(三)功能定位

23

(四)管制原则

23

(五)发展方向

24

三、适度开发区

25

(一)区域范围

25

(二)区域特征

25 2

(三)功能定位

25

(四)管制原则

26

(五)发展方向

26

第三章 植被保护与水源涵养

28

一、封山育林.28

二、退耕禁牧.29

三、营林造林.30

四、水土保持.31

五、灾害治理.33

(一)地质灾害防治.33

(二)尾矿库治理

33

(三)火灾防治

34

(四)病虫害防治

35

六、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36

(一)水功能区划

37

(二)江河流域治理.37

(三)水源保障

38

(四)清洁能源开发.39

(五)饮用水源地保护及应急监测系统建设

39

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41

一、保护秦岭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41

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41

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41

四、加强湿地保护.42

第五章 绿色产业发展

44

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园区.44

(一)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44

(二)打造循环产业链

45

二、发展绿色现代农业

46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47

(二)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47

3

(三)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园区

48

三、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49

四、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52

(一)矿产资源开发.52

(二)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54

第六章 基础设施与城乡建设

55

一、交通

55

二、城乡建设.57

(一)突出小城镇特色化建设

57

(二)扩大美丽乡村覆盖面.58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8

第七章 民生改善与脱贫攻坚

60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60

(一)易地搬迁扶贫.60

(二)产业扶贫

61

(三)转移就业扶贫.61

(四)生态扶贫

62

(五)教育扶贫

62

(六)医疗救助扶贫.63

(七)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63

(八)基础设施扶贫.63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4

三、实施生态搬迁.65

第八章 保障措施.66

一、加强组织领导.66

二、完善规划体系.66

三、强化保护职责.67

四、加大资金扶持.67

五、健全政绩考核.68

六、加大宣传教育.68

1

第一章 总论

一、规划背景 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 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保护好秦岭生态系统,既是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国家生态安 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宝鸡、促进秦岭地区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 文化价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历年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秦岭地区的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秦岭的自然生态 美景,谁都不能破坏.国家和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都对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陕西省秦岭生态环 境保护条例》为秦岭保护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陕西省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 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省各级、秦岭各市县和广大干部 群众多年的努力下,秦岭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加强,生态 屏障作用有力彰显. 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理念,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思想,进一步 明确宝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 及政策措施,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 相和谐的发展新格局,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