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8-05-12
要闻 要闻

6 6

2018 年4月24 日 星期二 平台背信―― 既不符合道德要求,也违反法律规定 上海徐汇区居民汤先生, 为了送女儿上 学,在某网约车服务平台上购买了多张代金券.

本来是图个优惠,但却总是打不到车.从未买过券的妻子,打车却是一叫一个准.这种奇怪的现象,汤先生琢磨了好一阵. 最近曝出大数据 '

杀熟'

的新闻, 我才发 现, 不少网友与我经历了类似的怪事. 汤先 生告诉记者, 他怀疑约车平台会根据购券与 否在给用户派单的先后顺序上做手脚, 买券 者会被默认为惯用的老客户, 叫车优先级反 而被降低了. 由于经常出差, 北京朝阳区某外企从事 咨询业务的张玲常在某 OTA (在线旅行社) 上预定高档酒店.一次她去外地出差时发现, 用自己账号登录在线旅行社时显示, 某酒 店只剩高级客房, 但退出账号查询, 平台却显 示还有多间普通客房. 这种差异化客房信息 呈现, 摆明了是欺骗老用户.怎么可以这样 宰客? 张玲说. 有关大数据 杀熟 的新闻, 在3月下旬开 始频频出现.起先是有人在微博吐槽使用网 约车服务时发现 同时同地不同价 , 紧接着, 网友发现, 在线差旅、 在线票务、 视频网站会 员、 网络购物、 交通出行等众多消费领域均有 类似现象.有媒体针对

2000 多名受访者发起 的 青年调查 结果显示, 超一半的人遇到过 大数据 杀熟 情况. 同样的商品或者服务, 老客户支付的价 格比新客户要贵很多, 有违正常交易规则与 商业常识的事, 何以时有出现? 大数据 '

杀熟'

, 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背信 行为, 不符合道德要求, 更违反法律要求. 中 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 消费者 与网络平台之间的 熟 即 用户黏性 , 消费 者基于信任使用平台, 不再货比三家;

平台企 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熟悉的顾客提供 更不优惠价格甚至歧视性待遇, 属于典型的 不诚信行为. 价格欺诈―― 经营者利用令人误解的价 格手段, 诱骗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 针对用户反映的 杀熟 一事, 有网络平台 负责人称, 平台不允许价格歧视, 价格不会因 人、 设备、 手机系统不同而不同.大数据 杀熟 究竟是 价格歧视 还是 价格欺诈 ? 所谓 价格歧视 , 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 供者提供相同等级、 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时, 使同等交易条件的接受者在价格上处于 不平等地位, 在 《价格法》 中, 这属于被禁止的 行为.国家发改委在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 规定》 及相关解释中指出, 所谓 价格欺诈 是 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 者价格手段, 欺骗、 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 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 也有关于 消费欺诈 的界定, 如第八条规 定,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 使用的商品或 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其中重要 的一项权利内容就是 费用 . 大数据 '

杀熟'

属于 '

价格欺诈'

, 是一种 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上海市消保委 副秘书长唐健盛说, 歧视定价 是一种常见 的商业营销套路, 目的在于通过给予对价格 敏感者优惠实现促销.这种定价行为本身没 有问题, 但不能给消费者误导;

误导消费者, 就越过了 价格欺诈 的红线了. 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虚假标价 并使消费者误解, 诱骗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 的做法, 显然背离公平诚信的价值原则, 涉嫌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