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2018-05-12

6 纤维生产工程集成技术.2013 年在市场调研与技术分析 的基础上, 决定成立联合项目课题组,确定开发聚酰胺

6 纤维高效高质柔性化制 造集成技术,推动聚酰胺

6 纤维行业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2.科技创新内容 创新点一:聚酰胺

6 高均匀稳定挤出与高品质纺丝成形技术 学科分类:纤维制造技术,54030.支撑材料: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

6 纤维及其制备 方法,ZL201410817719.4,发明人:张顺花、宁佐龙、韩建;

论文:高仿毛粗旦有光扁平锦 纶FDY 生产工艺探讨,作者:谭延坤、张守运;

PA6 DTY 竹节丝生产工艺探讨,作者:张守 运、贾华、左传胜、王翠玲、张雪华、张俊杰、赵冰;

鉴定证书:聚酰胺

6 纤维高效高质柔 性化制造集成技术,浙技协鉴字[2018]第198 号. 1.1 聚酰胺

6 高剪切熔体输送与稳定分配技术 针对聚酰胺

6 熔体在输送管线中的热降解产生低聚物、 活性官能团之间发生 副反应等问题,系统研究了聚酰胺

6 熔体输送过程中剪切速率、熔体停留时间、 粘度变化、 端胺基含量及低聚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开发高剪切熔体输送与稳定分 配技术,实现熔体品质的显著提升,熔体相对粘度波动从± 0.3 降至± 0.1. 1.2 高均匀在线添加混合技术 针对聚酰胺

6 纤维功能母粒添加纺丝组件更换周期短、批差明显、功能母粒 质量均匀性较低等问题,采用 3DD 动态混合技术,实现纤维中功能组分分散性 好、均匀一致,成功开发出抗菌、抗静电等功能性聚酰胺

6 纤维产品. 1.3 聚酰胺

6 低温纺丝技术 为解决聚酰胺

6 细旦纤维, 尤其是超细旦纤维在纺丝过程中,熔体不稳定导 致的纺丝工程线密度偏差大的问题,开发了低温纺丝工艺,将熔体温度降低大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2019版未审核5℃,同时降低热定型温度,热定型温度从常规的 165℃降低至 145℃,纤维在热 辊GR 上的圈数从 4.5 圈提高 5.5 圈, 实现丝束线密度差异从 3-5%降到 1%以下. 创新点二:聚酰胺

6 纤维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技术 学科分类:纤维制造技术,54030.支撑材料:发明专利:一种原料输送线系统的运行 方法,ZL201510739268.1,发明人:封其都;

一种原料输送线系统,ZL201520871366.6,发 明人: 封其都;

论文: 锦纶

6 长丝智能化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作者: 封其都;

鉴定证书: 聚酰胺

6 纤维高效高质柔性化制造集成技术,浙技协鉴字[2018]第198 号. 2.1 聚酰胺

6 切片智能输送与管理系统 针对聚酰胺

6 切片脉冲输送中存在着切片相互摩擦易产生粉尘, 影响可纺性 及切片品种更改时易出现色差等问题,开发出由提升机、滚筒输送机、RGV(轨 道引导小车)、顶升移载机、链条输送机组成自动化智能化切片送料系统,实现 切片 先进先出 ,批号一致等,有效确保了切片质量稳定性,从而提高最终产 品的均一性.同时有效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 2.2 丝饼自动落筒、自动包装技术 为解决聚酰胺

6 纤维落筒、包装过程中人工操作强度高、纤维品质波动大、 数据采集易发生错误等问题,开发出聚酰胺

6 纤维从卷绕到落筒、输送、包装完 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实现了全过程人与丝饼的 零 接触,从而减少了用 工,降低用工成本,减少油污、丝毛,AA 率提高 1%以上.同时实现丝饼品种、 批号、等级全部在线计算机动态自动化管理,信息可追溯. 2.3 高容积比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针对传统的仓储库存量大、 生产灵活性低、 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及工作效率 低等问题,构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体系,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仓储能力最大 和配送作业准确和迅速,保证系统设备精良、操作维护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实 现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 创新点三:聚酰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