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8-04-23

2、军事对抗是美苏关系的核心.占有最重要地位||但美苏双方始终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美国方面:主要是核威慑作用 遏制战略 (1945-1952 年,杜鲁门时期) 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3-1960 年,艾森豪威尔时期) 灵活反应战略 (1961-1968 年,肯尼迪――约翰逊时期) 现实威慑战略 (1969-1980 年,尼克松――福特――卡特时期) 新灵活反应战略 (1981-1988 年,里根时期) 地区防务战略 (1989-1992 年,布什时期) 苏联方面: 赫鲁晓夫时期―― 火箭核战略 勃列日涅夫时期―― 核威慑战略 戈尔巴乔夫时期―― 单纯防御 战略 [改革] 进行核威慑或核威胁是美苏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美国曾三次宣布进入二级或三级战备状态] 军备竞赛和军备控制也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军事对抗的重要方面. 愈演愈烈的核军备竞赛是东 西方冷战的重要特征. [有人认为:没有核武器,苏联一样可以打败日本,但美国却使用了核武器,目的是为了展 示,尤其针对苏联] 冷战时期的核军备控制[核军备控制是核军备竞赛的产物||降低核战争的风险;

缓和经济压 力;

防止核扩散、让他国掌握]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酝酿阶段(1945-1958 年)在联合国相关机构中进行,但没有实质成果,因为苏联一 心向突破核垄断、打破核优势,而美国则想保持 部分核军控阶段(1959-1968 年)只是触及外围问题,核心问题(核武器数量和质量 问题)没有涉及,主要是防止其他国家掌握核武器 限制核武器数量阶段(1968-1984 年)苏联的核实力追赶上来,大致行程了核均势, 双方有了二次打击能力,于是有了谈判基础.由限制他国为主转为二者之间进行限 制.然而数量的平衡是向上平衡的,规定数额高于实际拥有的数额 减少核武器数量阶段(1985-1991 年)双方战略思想发生了变化,里根:相互确保生 存(原来是相互确保摧毁) ;

戈尔巴乔夫:绝对防御. 双方真正开始大范围的削减 核武器,监管手段也更有效

3、冷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美苏冷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既是美苏各自的旗号,也是他们对抗 的动因,同时也是他们斗争的武器. 美国将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等同起来,将苏联在东欧和东北亚的行动视为德国当年的扩张, 而国内制度的集权主义必然带有扩张性 美国当时采用的手段是隐蔽性的煽动,积蓄对政府的不满,在苏东国家培植反对派力量,最 终推翻现任政府.例如设立电台、挑起政府高层内部的猜疑和清洗、鼓励叛逃、特工策反煽 动

4、冷战使得东西方经济关系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冷战时期政治因素基本上主导了经济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东西方经济关系成为了东西方冷战 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晴雨表. 冷战时期经济领域的斗争也是激烈的, 不仅出现了两个对立的经 济体系―― 两个平行的市场 ,而且也展开了反对经贸歧视、反对经济制裁的斗争. (1) 冷战激烈进行时期的东西方经济关系(1947-60 年代末) 这一阶段美苏的经济往来十分有限,对苏联阵营的经济战也是美国的策略之一:1949 年美 国通过了

1957 年

1962 年〈贸易扩展法〉 (取消了美国总统恢 复社会主义国家最惠国待遇的权力) ;

巴黎出口统治管理委员会,审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 略物资禁运;

1951 年〈战争法案〉 ,一旦发现某个西方盟国向社会主义阵营出售禁运物资, 则立即削减对其的援助,将盟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 两个平行市场理论 : 斯大林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