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8-04-15

1394 年)竣工 , 命名为 厦门城 , 自此成为 城 了 .明末郑成功势力在这里积极经营 , 他们忠于失势 了的明朝皇帝 , 将厦门改为 思明州 .不久 , 清朝势力进入福建沿海 , 对这个地带实行 迁界 , 此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 , 厦门从 思明州 重新降低为一个县属小镇. ―

138 ― 王铭铭 ・ 由彼及此 , 由此及彼 ― ― ―家乡人类学自白( 中) ① ② ③ 泉州市地名办公室.泉州市地名录 [ Z] .

1982 .

270 .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编印 .泉州海外交通史料 汇编 [ Z] . 泉州:1983 ,

21 ~

28 . 明初 郑和下西洋 确是壮举 .不过, 它却昙花一现, 比起 华夷之辨 这一被 朝廷当作 立国方针 的 理论 影响小得多 .在泉州 , 过去的文化多元面貌, 已被当作 以夷变夏 的 证据 来处理 .同时 , 整齐划一的国家符号和礼仪, 在 民俗 中 礼 教 延伸到城市的邻里 .在泉州港市 元气大伤 之时 , 漳州和厦门相继悄悄地替代了它 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

1830 年,周凯编撰 《厦门志》 , 他意识到厦门地位如此低微 , 而在序言中表白自己为 这个小地方写志的苦心 .文中周凯说 , 厦门无非是 同安县十一里之一里耳 .它 广袤 不及七十里, 田亩不及百十顷.区区一坞 , 故县海中… … 然而, 不久以后 , 清政府在鸦 片战争中告败 , 在与西方海洋帝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 将厦门划为 通商口岸 , 这件 被后人视为 国耻 的事, 终于将厦门推向了繁华都市的历史舞台 .《厦门志》 完成之后

150 年,时间流转到我这代人的身边, 此时, 厦门成为一个 经济特区 , 它的地位与宋 元 市舶司 控制下的泉州已相当接近.厦门经历了

19 世纪后期 半殖民地化 的考验 , 进入

20 世纪 , 在近代文化和工商建设方面 , 一直在闽南起领军作用 .1935 年,它终于在 国民政府的行政建制中分立为市 .近代厦门的优势, 对于不远之处的泉州来说是一个挑 战 .从一定意义上讲, 厦门的崛起, 乃是泉州繁荣之逝去的后果与标志 .走在泉州到厦门 这个历史的旅程上 ,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鲤鱼象征的活力与海豚象征的近代西方中心的海洋 文明过渡的情景.若允许我用不恰当的比喻, 那么 , 我想说 , 在这个情景中交锋的两种力 量,似乎是以 淡水鱼 与 海水鱼 为符号代表的两种文化. 不是说泉州人在自视为鲤城人之时, 从未看到大洋的魅力.在泉州的早期发展史上 , 可耕土地的限制与人口的急剧膨胀, 早已迫使它的居民从乡土走向海洋 .宋人谢履在一首 诗中生动地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