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8-01-25
本报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

5 号 邮政编码:100062 电话查号台:010-67078111 读者服务热线

电话:010-67078442 广告部

电话:4001080987 定价每月 30.

00 元 零售每份 1.00 元 京东工商广字第

8063 号 文艺评论

2018 年2月8日星期四 责任编辑: 李蕾、 牛梦笛 实习编辑: 容葶婷、 孙菁文 美术编辑: 袁昕

16 2017 年, 中国电视在 唱衰 声 中突围, 取得多个维度的影响力增 量: 不仅有 工业 层面的创新探索, 涌现出一大批在制作品相上可圈可 点的电视作品, 更有 文化 层面的 进步, 在诸多精品创作的背后, 或多 或少凝结着某种来自大众的文化期 许和情感寄托, 电视在塑造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 用.节目、 剧集、 纪录片, 这三类能 够代表电视文化演进重要线索的文 本, 正在多个方向上觅得新变化、 新 发展. 在美学和文化的浸润之下, 这 一阶段的中国电视稳健前行, 总体 向上也向好: 立意精巧、 视觉精美、 旨趣精致, 有一系列在口碑和反响 上不俗的热门作品构筑起风清气正 的荧屏景观, 侧面印证电视依然具 有维系主流生活方式、 传播社会文 明的国民基础, 在固守媒介主流阵 地的同时, 电视文化依然对大众生 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艺观潮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 倍思亲 . 家 对中国人来说具有 独特的文化价值, 是温暖的港湾, 是灵魂的归属, 是慰藉, 也是信仰. 今年年初,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 际频道(CCTV-4)推出了《谢谢了, 我的家》 .这是一档以 家庭文 化传承 为诉求的季播节目.该节 目由敬一丹主持, 正在播出的第一 季共

12 期, 每期

60 分钟, 讲述了

54 个不同身份、 不同命运的华人家庭 故事, 通过谈中国家风的价值, 传 递人间温情, 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 根基.节目一经播出, 便受到观众 的广泛追捧, 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大 量的话题讨论. 《谢谢了, 我的家》 首期节目邀 请了朱德之孙朱和平、 汪曾祺之子 汪朗、 鲁迅之孙周令飞、 边防军人 张旭蕾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带领 观众一起同前辈时空对话, 了解老 一辈的生活, 一同感悟、 学习并传 承优秀的家风. 节目中, 朱和平分享了自己小 时候的故事.有一天, 爷爷专门安 排炊事员做了一桌野菜加棒子面糊 糊,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吃这样的菜, 觉得很不好吃.但朱德却很严肃地 告诉他们, 这样的菜他们长征的时 候都没得吃. 爷爷对子女的教育, 总是身教重于言传, 从生活的点滴 中, 让我们理解祖屋神龛旁的朱子 家训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 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 朱和平通过 讲述爷爷朱德立德树人、 以身作则 的故事, 点醒了父母长辈家风建设 的责任意识, 也点醒了 勤俭朴实 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家里的生活是最平常却又真 实的, 家中的回忆是最简单却又温 暖的, 就像汪朗在节目里说的, 自 己打小忘不了的一句话, 还挺俗 的, 就是父亲汪曾祺穿着一小跨栏 背心, 站在阳台上, 不管不顾地冲 着整个楼道, 对他妹妹喊 '

回家吃 饭'

. 家牵系着的不仅是血脉, 更 是那沉甸甸的情谊, 一代代文化的 传承.也恰是一个 '

家'

的概念, 牵 动着全球华人同根同源的心. 《谢 谢了, 我的家》 通过一个个家庭, 逐 渐拼出整个中国人的文化图景, 唤 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 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受节目的感 染, 纷纷在评论区中留言互动, 分 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节目在场景布置上极其简易, 一个 时光瓶 、一方 家风博物馆 、 一对沙发, 这就是节目全部的 道具.简单的场景布置让人倍感 亲切, 就像 家 一样, 没有奢华的 陈列, 有的只是满满的人情味儿. 也正因这种简洁的布置, 才使得观 众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嘉宾的讲 述中, 在家庭故事的牵引下, 用心 去感受浓浓的亲情, 体味老一辈人 精神的延续. 节目还设有一个特别的环节, 即要求嘉宾向家人致谢. 家不言 谢 的观念让家人的付出都被视为 理所应当.一句看似简单的 谢谢 , 却常常被人忽略.团队设置的 这个情节, 不仅回应了 《谢谢了, 我 的家》 中的 谢谢 , 更是通过这些榜 样的力量, 唤起社会对家的意识, 激 发社会对家的感恩之情. 家是中国人心中感情寄托最 深的文化印记.学术概念里, 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行为规范、 生活方式等, 这些 都能在家庭里一一找到.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 只有当 一个个家庭呈现出和善美好的风气, 国家才可能展现出和谐安 定的面貌. 春节临近,无论我们身处何方, 对家的深深牵挂, 都牵动着我 们要回到那个心灵深处最柔软的 地方. 《谢谢了, 我的家》 在这个时 段播出, 勾起了人们回家的赤子之 心, 一家人聚在一起, 吃上一桌富 有年味儿的团圆饭, 这是中国人的 传统, 也是中国人的信念. 如果说去年的综艺关键词是 文化清流 , 那么 家风暖流 已成 为今年开年荧屏集中呈现的关键 词.近期, 包括 《谢谢了, 我的家》 《家风中华》 《丝路家训》 等一批家 风类节目频频登陆荧屏, 在传递中 华好家风的同时, 也带给荧屏前的 观众无数感动. (作者系本报实习记者) 《谢谢了, 我的家》 : 唤起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 孙菁文 满屏的娱乐综艺节目 退烧 之后,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相继涌现 似乎是一种必然, 也是一种价值的 回归.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 史的国家, 中国有着独具特色、 代 代相传的家族文化.而家族文化 中的一个集中体现, 便是家风.一 代代家族成员恪守祖训、 流风余 韵、 绵久不绝, 从而形成了每一个 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 也成就了整 个国家的文明、 和谐.近日, 在安 徽卫视播出的 《家风中华》 , 把这股 无形的 风 , 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带到了我们面前. 节目第一期以爱国传家为主 题, 邀请了为人熟知的 跳水兄弟 何冲、 何超家庭.节目中他们表示, 在从明朝就已制定的何氏家训十二 则中, 父亲何平对 爱国 最为记忆 深刻, 他也潜移默化地将爱国这一 精神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子.何平表 示, 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让 国旗在赛场上升起.何冲也表示, 自己在获得金牌, 看到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时的紧张心情比比赛时更 甚.爱国本是一个庞大的主题, 它 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但其 实, 爱国就是爱脚下这片土地, 在和 平年代爱国就是锐意进取、 兴家强 国. 《中华家风》 通过讲述家庭故事, 将爱国这一宏大主题具体呈现, 让 人们在感动的同时, 也更加坚定将 自家的爱国家风传承发扬下去. 节目的一大亮点是用谈话的方 式让嘉宾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家风故 事娓娓道来, 并同时设置了文化嘉 宾和家风观察团.杨澜在与嘉宾交 谈时, 引导嘉宾说出家风传承的故 事, 文化嘉宾钱文忠教授从更高的 理论角度去评述, 而家风观察团则 由一群优秀青年组成, 表达新一代 年轻人对传统家风的思考与看法. 节目从多个角度展现家风及家风的 影响, 内容可谓十分翔实.节目中 也有一些有趣的互动, 如在第一期 中家风观察团的两位优秀青年向徐 亮军表达敬意时自曝自己是军人家 庭出身, 父辈很多人从军.互动之 间, 谈话之间, 优良家风所传递的精 神更加深入人心. 除此以外, 节目中还融入了情 景剧, 通过古今故事交相辉映, 伟 人平凡人相互补充, 使节目更加生 动, 如邀请了彭德怀的扮演者姚居 德在现场演绎 《保卫延安》 的片段;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