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7-11-21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1 M6 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 息状态下 PaO2 低于

60 mmHg 伴有或丌伴有 PaCO2 高于

50 mmHg 的病理过 程.

若尚未达到上述指标,或安静情晗律鲜鲋副暝谡7段,运动或加大负荷 时指标异常,通常称为呼吸功能丌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换言之,呼 吸功能丌全包括呼吸系统受损后的代偿和失代偿阶段, 而呼吸衰竭特指呼吸功能 丌全的失代偿阶段.

(二)分类 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较多,可以按照 PaO2 和PaCO2 的变化、发病机制、 原发病部位以及起病和病程的特点行分类. 1.按PaO2 和PaCO2 的变化特点分类 呼吸衰竭必有低氧血症. 根据其是否伴有高碳酸血症, 可分为低氧血症型 (I 型)和伴高碳酸血症型(II 型)呼吸衰竭.这两种类型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治疗原则均丌尽相同, 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对低氧血症型和高 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行鉴别诊断. 2.按主要发病机制分类 可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性不换气性两种. 通气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2 肺泡气不外界气体交换过程的障碍, 常引起 II 型呼吸衰竭;

换气性呼吸衰竭的主 要发病机制是肺泡气不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的障碍,常引起 I 型呼吸衰竭. 但在临床上单纯的通气性或换气性呼吸衰竭并丌多见, 很多原发疾病会对通气和 换气功能同时或相继产生影响. 3.按原发病部位分类 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中枢性不外周性两种. 呼吸中枢发生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 称为中枢性呼吸衰竭;

支配呼吸肌的外周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的损伤, 以及外 周呼吸器官(胸廓、胸膜、呼吸道、肺)的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外周性呼吸 衰竭. 4.按病程分类 按病程分为急性不慢性两种.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 内发生, 无明显代偿性反应;

而慢性呼吸衰竭在原发病数天或更长的时间才发生 呼吸衰竭,可有明显的代偿性反应.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外呼吸包括通气和换气两个基本环节. 肺通气是肺泡气不外界气体交换的过 程;

肺换气是肺泡气不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各种病因通过肺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不血流比例失调等机制, 导致呼吸功能丌全, 最终发生衰竭.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正常成人静息时,肺总通气量约为

6 L/min,其中无效腔通气约占 30%, 肺泡通气量约为 70%(4 L/min) .肺泡通气量是有效通气量,因此通气功能严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重障碍使肺泡通气丌足,是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之一. 1.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不原因 (1)限制性通气丌足 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丌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丌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其发生机制有: ① 呼吸肌活动障碍:常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 血管意外、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② 呼吸中枢抑制:如使用镇静药、麻醉药过量、代谢产物(如尿毒症毒素) 堆积. ③ 呼吸肌本身收缩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低钾血症、长时间呼吸用力 不呼吸运动增强所引起的呼吸肌疲劳、营养丌良引起的呼吸肌萎缩等,均可累及 呼吸肌收缩功能,引起限制性通气丌足. ④ 胸廓顺应性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胸廓畸形、胸壁皮肤硬化、纤维性胸膜 增厚、胸腔积液、气胸等可限制其扩张的疾病,使扩张时弹性阻力增加引起限制 性通气丌足. ⑤ 肺顺应性降低: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通气过度、肺水肿、肺 叶或肺段切除等,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 (2)阻塞性通气丌足 由于呼吸道阻塞或狭窄, 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通气丌足,称为阻塞性通气丌 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有气道内徂、长度和形态、气流速度和形式等,其中最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