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7-09-08
15 【论文】 从电影《撞车》透视新世纪美国族群关系 赵擎寰

2006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授予了反映美国族群碰撞与冲突的影片《撞车》(Crash),这是自

1990 年《与狼共舞》获得金像奖之后,另一部以族群关系题材获奖的影片(严格来说, 《与狼共 舞》更像是西部片而非种族片) .

本片在内容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突破了以往同类型影片仅仅描写两个族群间关系(通 常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框架,在不到

110 分钟的时间里,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日常生活中 发生在黑人、白人、墨西哥裔、东亚移民和中东移民各个族群间的冲突与碰撞勾划得淋漓尽致. 这些族群之间彼此的不信任与敌意在片中通过个体之间的故事被展现出来,全部故事发生在一天 之内,非常紧凑,富于戏剧性,但在最基本的层面又是现实主义和写实的,因此可以被作为透视 美国当前族群关系的一个有趣的窗口. 本片的场景选在了洛杉矶,这是美国著名的族群混杂的大都市,不仅包括黑人、白人这两大 传统的族群,也因为其地理条件,吸引了很多墨西哥裔、东亚裔和西亚裔移民,可以称作美国族 群多样性的典型城市,而洛城也因

1965 年和

1992 年两度发生黑人骚乱而闻名.本片仍然以黑白 冲突为主线,但加入了其他几个主要族群.特别是片中一家波斯裔移民因被误认为是阿拉伯人而 遭到抢劫,突出反映了 9・11 之后美国族群关系的新变化. 片中并没有群体性的冲突场面,一切情节都是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可以看出,编剧希望 宣扬一种把族群问题个体化从而缓解族群关系的观念.然而,片中一切冲突得以存在并发展的首 要原因仍然是族群关系紧张.每个人在与外族群的人交往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群体间交往的负面 印象代入到个体交往当中,因此彼此敌视和戒备.而吊诡的是,这种敌视和戒备并不一定完全是 偏见――片中善良的波斯裔杂货商屡屡被误认为阿拉伯人而被羞辱甚至被抢劫,结果他真的拿起 枪去报复了;

充满种族歧视思想的富家女子看到对面走来两个年轻黑人,本能地挽住丈夫的胳膊 以增强安全感,结果他们果然被两个黑人劫去了汽车.这种看似矛盾的情节安排,折射出一个社 会事实是:人们对族群关系的感受其实是来源于过往的族群交往历史的事实的堆积,虽然人们倾 向于从中截取负面的片段,但不能简单地说各种歧视和戒备心理都是偏见和无稽之谈.美国黑人 的犯罪率超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当然应该反省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但如果为了所谓 政治正确性 就对此闭口不谈,甚至歪曲事实,那反而是对各个族群的不负责任.然而当民主 政治蜕变为简单的选票政治时,政客们为讨好不同族群选民,却往往回避敏感的族群关系问题. 片中被黑人劫走汽车的白人检察官,为了不因这一事件而损失票源,千方百计地在黑人和白人之 间找平衡,已然完全置法律的公正于不顾,就是这种政治生态的写照. 因此我们在《撞车》中看到的一幅诡异的族群关系画面就是,尽管族群之间存在明显的歧视、 敌意和误解,而且每一个人也都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在彼此之间却不敢轻易地把这层关系挑明,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占据较高社会地位的白人身上.这样,族群之间的不和没有一个公共的讨论空 间,却在社会生活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以非理性的形式宣泄出来, 撞 (Crash)在一起. 美国的族群或者说民族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种族问题(黄兆群,1993:170) .同一种族内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