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7-09-06
教师资格交流群:

364235824 97 微信公众号:taoffcnjs 高中 语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相比独特的叙述角度. 2.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锻炼交流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学生通过思考,认识本篇新闻的价值. 【难点】 体会新闻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个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片段,展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让学生感同身受,顺势导入课题《奥斯 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板书标题) 教师资格交流群:

364235824 98 微信公众号:taoffcnjs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再次朗读,回答:本文是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是否矛盾?简述理由. 明确:不矛盾.标题吸引人.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东西,的确没有新闻可以报道了;

另一方面,每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遗留的东西,就有这 样的感觉,如果看到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 露. 没有什么新闻 ,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 得宣扬的好事;

但是 没有什么新闻 , 我 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罪行予以揭露,让世人永远不忘. 3.作者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他对写奥斯维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许多经 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 恐怖 的大名词.无须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 而生畏,单是参观者不由自主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震撼了! 好处: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客观性和清晰的可视性,令人回味无穷.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设置小组讨论) (根据时间考虑可任选其二) 1.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惧,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 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 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 最令人毛骨 惊然 ?(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美好景象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这里应该 昂光、百花永远凋谢 ,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 吃惊地看到了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 可怕 .正是这种反差极大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强烈 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2.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一 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作者明知不该却固执地要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 一起,仅仅是为了让读者难以忘怀吗?也许有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 罪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