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2017-07-22
第3版文化2018 年5月18 日 星期五 www.

huangshannews.cn 本 本版 版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 /阮文生 阮文生 Email:hsrws@ Email:hsrws@126 126.com .com 松泉人家 疏语涵/作 黟县曾为古代山越族人 的聚居之地.远古部落先民 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 我, 傩舞习俗便是其中之一. 黟县 傩舞 乃人避其难 之谓, 意为 惊驱疫厉之鬼 . 据县志记载,汉代就流传有 方相舞 和 十二神舞 .后来 傩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 内函也大为丰富, 其中包含了 驱邪扶正、 祭祀先祖、 祈福求 安、 祝祷丰收等内容. 出地 方 是最为典型的黟县傩舞 , 并以民俗舞蹈形式流传至今. 俗话说 无庙不成村 .在古徽州,几乎每一个古村落里都有大大小小的庙,不同的庙里供奉着不同的神灵.但有庙不一定有 会 ,有 会 的地方也不一定有庙.既有庙, 也有 会 , 并且 能够传承千年者,实属不易.黟县傩舞 出地方 ,便是盛行远古部落并流传至今 的典型庙会. 据史料记载, 出地方 原是黟县城隍庙会上一种祭 拜城隍民间活动.从《续 道藏》中得知:道教以城隍为 剪恶除凶, 护国保护之神 , 认为城隍既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 涝时放晴, 保百姓丰 衣足食;

又能掌握生死, 为管 领亡灵之神.故崇拜祭祀城 隍蔚然成风. 出地方 也因历代祭城隍活动在黟县流传 甚久. 出地方 之地方,亦指 无常 , 无常 原为佛家之语.即有世事无常之说.后 世俗附会其意, 谓有无常鬼, 对做坏事之人、恶人就会勾起生魂拘入地府.使 无常 成为人世间正义的使者,为百姓所仰视膜拜. 出地方 活动,定于每年阴历十月初一.期间,县城的城隍庙会活动开始,黟县各乡均拿出自己的民俗绝 活来参演, 其参与者之投入, 祭祀场面规模之狂热程度不 亚于过大年.先由城中余氏 家族组织的 地方 隆重登场 出巡,最为出彩的是 地方王 的表演(俗称跳无常). 当时的 地方王 头戴又高又 尖的蔑制白色高帽,身着白色大袍,双目圆睁,面目狰狞, 舌伸口外, 身后带着一个 解差 ,由众小鬼们手持钢叉,拥簇着跳跃、巡游,表演的节目令人毛骨悚然, 如 游 地府 小鬼抓鬼 及割舍、 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锅等夸张性、 象征性表演, 以表达 惩治恶人、 坏人, 勾出他们的 灵魂, 送其到阴间地狱, 起到 生前做了亏心事, 死后定当 受煎熬 的警示作用. 各乡 地方 依次登场,手持斧头、钢叉,头戴象征 风、雨、雷、电、火 五神面具, 在锣鼓伴奏下起舞, 以驱 鬼避邪, 祈求新年事事平安、 风调雨顺. 黟县傩舞 出地方 有广 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多年的演变,已形成普遍受欢迎的传统舞蹈,它记录了远古时期和农耕时期民间大量的历 史文化信息,对皖南山区古老信仰、 音乐、 舞蹈演变等研 究传承具有参考意义. 黟县傩舞 黟县傩舞 出地方 出地方 胡时滨 日前, 由中共歙县纪律检查委员 会与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联合辑录的 《陶行知家书》 , 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发 行.该书首发式于

5 月10 日在行知故 里、 名城歙县举行.中国陶行知研究 会实验学校分会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金林祥教授、 陶行知的孙 子陶育民先生也前来参加活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在电 报、 互联网通讯技术普及之前, 家书是 传递信息、 维系人间亲情、 引导家庭教 育、 维系良好家风的重要方式, 承载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 《颜氏家 书》 《曾文正公家书》 《傅雷家书》 是其 代表, 影响一代一代国人. 习总书记强调: 天下之本在家 , 要 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 社会的好风气 .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家风的重视, 点燃了行知家乡人编 辑出版 《陶行知家书》 的激情.据悉, 本 书编辑过程中, 得到陶行知之孙陶育民 (夫妇) , 孙女陶鹤、 陶铮, 曾孙陶侃热情参 与和鼎立支持.行知夫人吴树琴的女儿 卢爱萍无私提供了部分电子文档资料 ……上述种种都为本书添光增彩不少.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思 想家, 其人格魅力、 学识风范影响深 远.他的精神内涵不仅体现在生平作 品中, 亦散见于他 与家人的诸多家书之中.本书收 集了陶行知先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