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7-02-22
新政治经济学 文/张茉楠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 预测部副研究员 高增长透支了发展红利, 随着红利的衰减,潜在增 长率已经开始下行.

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增 长略显疲态,增长迟缓的阴影开 始笼罩着中国经济,由此,近期 滞胀和经济硬着陆的声音不绝 于耳. 不过,从中国对 经济增 长 依然有极强的依赖性的角度 看,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并 不大,然而如果中国还在为保增 长而延误经济转型的时机,那么,未来十年随着中国低成本优 势的逐步丧失,滞胀恐怕就会由 远虑 变为 近忧 . 从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看, 经济下行,物价上行 的格局似 乎清晰可见. 一方面,代表经济 先行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 指数 PMI 呈持续小幅回落态势, 显示了经济增长趋缓的趋势. 而另一方面,当前的通胀压 力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上升 导致的企业成本普涨,在食品价 格冲击不会有超预期影响的情 况下,非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显 示通胀扩散趋势明显,而由于企 业很难在短期内消化成本上涨 和原材料上涨的压力,通货膨胀 还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不过, 就此判断中国经济 出现滞胀或是硬着陆恐怕还为 时尚早. 这倒不是因为中国经 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强劲, 而是 因为中国经济仍处于投资驱动 型的发展阶段.

2012 年1~2 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21189 亿元,累计增长 21.5%,较2011 年增速下滑 2.3 个百分点;

2012 年1~2 月,房地产投资总 额为5431 亿元,累计增长27.8%,较2011 年回落 0.1 个百 分点. 尽管都有所回落,但战略 性新兴产业、保障性住房等投资 热情较高,部分替代了投资需求 不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 动力,中国对 经济增长 依然有 极强的依赖性. 但是从长期看, 滞胀往往 是由于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而 产生的. 中国经济很难摆脱对 投资的高度依赖, 但经济潜在 增长率的放缓以及要素价格总 水平的提高可能是中国无法回 避的客观趋势. 高增长透支了发展红利,随 着红利的衰减,潜在增长率已经 开始下行.潜在增长率是指一国 ( 或地区) 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 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 一国 ( 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 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 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而决定经 济潜在增长率的基础性因素,包 括内生、外生,需求、供给都将发 生重大的变化,尽管变化的过程 是平滑的、缓慢的,但从趋势上 讲已接近或达到拐点. 要素红利是中国黄金增长 三十多年的第一推动力. 从劳 动力资源红利的角度看, 中国 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和生产性 较高的人口结构, 不仅为经济 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 给, 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 本投入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 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拉动,没 有形成技术、 生产率和内需驱 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 在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存在 显著的二元结构的特征, 农业 部门边际生产率明显低于工业 的条件下, 由于较为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供给和廉价的劳动 力, 企业得以克服资本边际收 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以低廉的 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 上获得优势, 农村地区大量剩 余劳动力走向发达地区, 劳动 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使我 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 长的引擎. 可见,生产要素价格低估是 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经 济内外失衡和产业结构低级化 的症结所在. 数据显示,1998 年到2008 年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