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6-11-12

Albee and Chodos,1970;

Tossel et al ,1974) . 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子探针对Fe 的Lα 和Lβ 谱线峰位的辨析能力会受到若干因素的制约,包括分光晶体的性能、谱仪位置的重现性、电子光学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场地物理条件等等.因 此,如何提高电子探针对Fe 的Lα 和Lβ 峰位的辨析能力是关键的技术难题.Hifer et al ( 1994)最早提出一种新的利用电子探针分析物质中Fe2 + 、 Fe3 + 含量的实验方法,即电子探针峰侧位移差值法(EPMAbased Flank Method) 或者叫 峰肩法 (张迪等,2019)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定义不同价态Fe(Fe2 + 和Fe3 + )的特征X射线L能级谱线峰位(Lα 和Lβ)的峰侧位置(flank position) , 即对应Fe2 + 和Fe3 + 吸收谱线的差值线谱(difference spectrum)中强度计数最大值(FeLα ) 和最小值(FeLβ )的位置,并同时进行该峰侧(flank position)位置和强度计数的测量,最后利用已知Fe3 + 含量的同类型样品(标 样 )进 行校正,来计算出未知样品中的Fe3 + / ∑Fe 比值.该 方法在对天然橄榄石、合成磁铁矿铁 尖晶石(Hifer et al ,1994) 、复杂铁氧化物(Hifer et al ,2000)以及石榴子石(Hifer,2002;

Hifer and Brey,2007) 矿物中不同价态的Fe 含量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 文将详细介绍我实验室利用日本电子(JEOL)型号电子探针进行的Flank Method 分析测试实验详情和相关分析步骤,并对来自我国天山、青藏拉萨以及北祁连山的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样品进行了测试,对变质作用中的氧逸度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初步结论.1石榴子石 Fe3 + 含量电子探针分析原理 基础 通常情况下,电子探针的定量、定性分析中测量的都是具有较高能量的元素内电子层所激发的Kα 能级特征X射线,即电子从L层跃迁到K层所激发的X射线的能量(徐 萃章,1990) .而在一些特殊应用中,如微量元素分析、稀土族元素分析、ThU 化学定年分析、场发射电子分析以及软X射线的超轻元素分析场景中,则可能需要测量其他较低能级激9501李小犁等:石 榴子石F........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