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6-11-05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主编梁昆 版式王凤龙 海南 刊周收藏 B09 龙泉窑: 悠悠青瓷史 龙泉窑始于三国两晋, 其精美釉色与高超 技艺辐射浙江境内300余处窑址, 江西吉安永 和窑、 福建泉州碗窑乡窑等多处窑址也受其影 响仿烧龙泉青瓷, 形成了庞大的龙泉窑系.

宋时, 龙泉属处州管辖, 又名 处州窑 .故宫博 物院清宫旧藏及南京故宫遗址出土的龙泉窑 青瓷中就有处州龙泉烧制的青瓷 官器 .据 出水瓷器考证, 龙泉青瓷因其冰肌玉骨、 流光 滴翠而蜚声海外, 远销亚非欧等国. 龙泉窑源于五代, 始于西晋, 盛于南宋, 衰 于明代中后期, 制瓷历史长达

1600 多年.其 青瓷 青如玉, 明如镜, 声如磬 , 瓷质细腻, 线 条流畅、 造型端庄、 色泽纯正, 清脆如玉, 被称 为 瓷器之花 , 与官、 汝、 定、 钧等窑并称为宋 代五大名窑.北宋灭亡, 政权南迁杭州后,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中心的南移将龙泉青瓷推 向全盛时期.彼时温江两岸群窑林立, 白烟掩 空, 红焰烧天, 船舶如梭, 盛况空前.龙泉瓷中 的白胎和朱砂胎青瓷, 被称为 弟窑 或 龙泉 窑 , 另一种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 被称为 哥窑 . 弟窑 青瓷釉色青碧, 晶莹滋润, 色如翡 翠, 俱极精工, 为世所贵.不仅曾为皇家御用 之品, 更是畅销华夏, 远销海外, 是中外达官显 贵争相收藏的奢侈品. 《大明会典》 194卷中记载, 明代中期龙泉 青瓷传入欧洲时, 一只外销青瓷盘价值一百五 十贯, 身价堪比黄金, 普通人家则是难以企及. 龙泉窑从宋至明, 特征鲜明, 一脉相承. 宋瓷典雅简约, 有好古仿古之风;

元瓷高大丰 富, 有多元融合之意;

明瓷前后迥异, 前期素 朴, 后期奢丽.虽然朝代更替, 风格有变, 特别 是在宋元时期盛极一时的龙泉窑, 明中后期现 衰退之势, 但其 器物造型淳朴, 器底厚重, 圈 足宽阔而矮, 具有稳重感 的基本特征仍在传 承. 据 《大明会典》 记载, 明初龙泉窑与景德镇 同为皇家官窑, 地位相当, 仍有一定影响力. 时至永乐、 宣德, 郑和七下西洋, 通过海外贸 易, 有效地促进了青瓷生产.然此之后, 青花 瓷异军突起, 加之明王朝实行海禁, 青瓷外销 锐减, 龙泉窑窑口纷纷倒闭, 青瓷品质整体下 降.但瑕不掩瑜, 明代龙泉窑亦有精品之作, 现收藏于海口市博物馆的明弘治龙泉刻花孔 明碗、 明中期龙泉窑刻花八卦炉作为明代龙泉 窑青瓷中的精品, 就可以让我们一睹大明王朝 青瓷的风采, 领略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孔明碗: 名托诸葛实为宋 海口市博物馆收藏的明弘治龙泉刻花孔 明碗于2002 年入藏,口径20.7cm, 通高10cm, 器型典雅, 保存完整, 此次被国家文物 鉴定委员会专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碗敛 口、 弧腹, 圈足、 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 底中有 孔中通空腹.碗体内外满釉, 釉色青翠, 双面 刻花, 外壁注重花纹装饰, 以缠枝莲纹和莲瓣 纹装饰, 釉下刻绘刀法刚劲.其胎体厚实, 圈足, 周围涩圈呈火石红色, 呈现典型的明代孔 明碗特征.器身釉层肥厚, 光亮鉴人, 色调纯 正, 堪称不可多得的明代龙泉窑青釉孔明碗珍 品. 三国时的诸葛亮智慧超群, 被称为 智绝 , 后人多将 奇能异技 之物如孔明灯、 孔 明锁、 孔明棋、 诸葛弩等多与诸葛先生相联, 托借卧龙先生之名流行于世, 孔明碗便是其 中一例.孔明碗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 呈 双层夹空, 底心有一圆孔与碗腔相通.相传 孔明碗之名源于三国故事: 孔明先生以攻为 守, 六出祁山, 宿敌司马懿由于屡败而高挂免 战牌坚守不出, 亮修书遣使赠巾帼服饰于懿, 以激敌出战, 力求速决.懿非但不怒, 反问使 者丞相寝食公务之事, 得知亮食少事烦, 便断 言其 不能久乎 .亮为迷惑敌人, 乃于对方 来使刺探时, 以双层碗进食, 以示食量充足, 身体无恙.后人据此故事将这种碗腔双层中 空之碗称为孔明碗, 因孔明先生复姓诸葛, 此 碗也叫诸葛碗. 又云, 孔明碗之 孔 非孔明先生之名, 而 指其碗底之 孔 也.据现存遗物、 遗迹研究断 代可知, 孔明碗产生于宋代, 起烧于北宋龙泉 窑, 明清也有烧制.由于孔明碗多被上层社会 当作供奉祭祀的器物, 所以民间极少能见.孔 明碗另有一特殊功用, 可将沸水从碗底孔中灌 入夹层, 再盖上盖子, 起到食物保温之功效, 故 又称 暖碗 , 同时, 碗壁双层中空, 又起到隔热 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是古代瓷器工艺中的 高 科技 产品. 八卦炉: 紫案焚香暖吹轻 香炉, 对中国人而言, 不仅是焚香木、 熏居 室以除臭秽的凝神器具, 也是 日照香炉生紫 烟 的诗情画意, 亦是 红袖添香夜读书 的文 人情怀, 更是祭祖追远的祭拜器具.它反映了 饮水思源、 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 点燃了华夏 文明绵绵不绝的香火根脉.因此, 香炉从古至 今都在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占据着不 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与斗茶、 插花、 挂画并称为 古代文人 四艺 . 香炉起源于古人燎炭取暖的燎炉, 出现于 春秋中期, 专用燃烟的熏炉则产生于西汉早 期.香炉款式众多, 大小不同, 方圆各异, 高低 不一, 材质也有金属、 石质、 陶瓷之别, 色彩更 是五彩斑斓, 炫人眼目.在众多的香炉类型 中, 明代龙泉窑青釉八卦炉可谓独树一帜, 与 众不同. 明代瓷炉以景德镇、 龙泉窑为大宗, 景德 镇除部分造型及釉色承传宋元遗风外, 大多数 香炉凭借青花优势, 着重于图案装饰.龙泉窑 则摆脱南宋时期精巧秀丽的特点, 以釉色取 胜, 器型开始走向厚重恢宏.明承元制, 由于 元代道教全真派兴起, 加之明代宪宗、 正德、 嘉 靖三朝崇信道教, 八卦香炉广为盛行, 海口市 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刻花八卦炉即是明中期 的精美之作. 该炉2001 年入藏,口径28.7cm, 通高18.7cm, 器型周正, 保存完好, 因其鲜见而被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定为国家二级文 物.该炉炉口沿筒形腹, 敞口, 直壁, 平底, 内 外施釉, 外腹凸刻八卦纹, 外壁刻折枝花卉 纹, 下承三兽蹄足, 底间有孔, 垫烧与胎接触 处火石红成色鲜艳.内壁素面, 釉面粉青匀 泽, 瓷胎密致厚重, 制形雄浑大气, 釉面通体 无开片.该炉外腹一周刻有凸起的八卦图纹 装饰, 而号之为 八卦炉 , 道教经籍中以八卦 衍释经义, 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八种自然现象, 为古代瓷器装饰的典型宗教 纹样之一.该炉造型古朴, 釉色纯美, 釉面莹 润, 工艺精湛.这类炉源自道教炼丹所用铜 炉, 多见于民间香炉, 又因其底间有孔, 与花 盆形制相似, 亦有插花装饰之功用.龙泉窑 的瓷炉久负盛名, 该八卦炉既是青瓷特色之 作, 亦是拜神礼佛之供器, 兼有花盆之功用, 一炉两用, 实为难得. 因战乱与海禁等因素的影响, 明代龙泉青 瓷整体水平呈颓势, 与极盛一时的南宋龙泉窑 相比, 被看作是强弩之末.但落日余辉依然辉 煌, 明代龙泉青瓷中仍有一些瓷质温润细腻, 色泽青翠欲滴、 线条明快流畅、 造型端庄浑朴 的精品留存于世. 龙泉吐珠施丽水, 晋云化 雨润青田 , 地处 瓯江上游的浙江 丽水市龙泉地区 蕴藏着得天独厚 的瓷业生产条件, 久负盛名的 龙泉青瓷即烧造 于此, 故名.可 以说, 龙泉窑是 中国制瓷史上烧 制年代最长, 窑 址分布最广, 产 品质量最高, 生 产规模和外销范 围最大的青瓷名 窑.明代龙泉窑 精品之作, 现收 藏于海口市博物 馆的明弘治龙泉 刻花孔明碗、 明 中期龙泉窑刻花 八卦炉作为明代 龙泉窑青瓷中的 精品, 可以让我 们一睹大明王朝 青瓷风采, 领略 古代能工巧匠的 高超技艺. 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大阅台明代龙泉窑青釉孔明碗、八卦炉:九秋风露千峰翠色文\本刊特约撰稿赵慧明海口市博物馆收藏的明弘 治龙泉刻花孔明碗 海口市博物馆收藏的明中 期龙泉窑刻花八卦炉 口径20.7cm 通高10cm 国家一级文物 口径28.7cm 通高18.7cm 国家二级文物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