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6-06-03
-

1 - 附件

8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 重点专项

2019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和 《中国制造 2025》 等规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 件 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编制

2019 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 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 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 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 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基础数据库、 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 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 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 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 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幅度提高交通、 航空航天、 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 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强有力地 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从基础前 -

2 - 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 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 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8―2022 年) . 1.基础前沿技术类 1.1 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基础原理与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智能轴承动态运行信息演化与传递机 理;

研究智能轴承集成感知机制与多维数据融合算法;

研究 智能轴承宽频高效自供电/无线供电原理与设计方法;

研究智 能轴承信息的高效、低功耗、高可靠传输原理与处理技术;

研制多维融合感知智能轴承样机,并在数控机床、风电、轨 道交通等行业开展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数控机床、风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的智能轴承原理样机

3 类, 其中至少

1 类具备自供电/无线供 电功能;

典型故障检测类型≥3 类,识别率≥90%;

温度范围 -50℃~300℃, 精度优于 1%;

振动范围± 100g、 ± 300g、 ± 500g (各行业选

1 项) ,精度优于 1%;

载荷范围 0~100kN、0~ 500kN、0~1000kN(各行业选

1 项) ,精度分别优于 1%、 2%、3%. 1.2 高性能轴承动态和渐变可靠性设计理论 研究内容:研究滚动轴承渐变劣化(如疲劳和磨损等) 规律和内外部振动行为;

研究渐变失效和振动效应交互影响 机理,建立动态和渐变可靠性设计模型及相关理论;

研究滚 动轴承可靠性设计技术及试验测试装置,并开展相关试验. -

3 - 考核指标:开发滚动轴承可靠性设计方法

1 套;

构建滚 动轴承的故障模式、失效案例、可靠性设计的数据库,覆盖 疲劳、磨损、振动失效模式和可靠性设计数据

10 种以上;

可靠性试验测试装置

1 套, 完成

3 种典型产品的可靠性试验. 1.3 液压元件及系统智能化基础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电液深度融合的智能液压元件及动力单 元,探索液压元件内部流量、压力、温度和位移等信息的集 成测量新技术;

研究多液阻独立控制的离散型液压元件的强 非线性控制与适应调节机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