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6-03-29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1页共16页2019 山东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学模考卷

一、单选题 1.

昼夜晨昏变化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病情往往在傍晚: A.加重 B.较轻 C.最甚 D.无变化 E.以上都是 2.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主要是指: A.以阳中求阴而调整阴阳 B.以阴中求阳而调整阴阳 C.以泻阳扶阴而调整阴阳 D.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 E.以补阳制阴而调整阴阳 3. 按五行规律传变, 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相传 4. 和血共进于脉中,称 荣气 是: A.营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E.精气 5. 水湿停聚与哪几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肺脾肾 B.肺脾三焦 C.肺肝肾 D.肺脾肝 E.肺胃肾 6. 下列属于脾的运化功能的有: A.腐熟水谷 B.游溢精气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2页共16页C.输布精微 D.升清降浊 E.维持水液平衡 7. 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依赖于什么作用: A.心主血脉 B.肺主宣发 C.肾主气化 D.肝主疏泄 E.肾主封藏 8. 津液代谢与下列哪组脏腑最为密切: A.脾、肾、小肠、三焦 B.脾、肝、肾、三焦 C.肺、肾、三焦、小肠 D.肺、脾、肾、三焦 E.心、肾、小肠、膀胱 9. 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10. 下列病邪致病最易伤津耗气的是: A.风B.寒C.暑D.燥E.湿11. 导致 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的情志因素是: A.喜B.怒C.思D.惊E.悲12. 痰饮和瘀血共同的治病特点是: A.易于阻滞气机 B.易于蒙蔽心神 C.致病广泛 D.病位固定不移 E.病位不定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3页共16页13. 口舌生疮的病机是: A.肝火犯肺 B.心脾炽热 C.肺胃蕴热 D.肝胆湿热 E.胃火炽盛 14. 以下哪项不属病态呼吸的临床表现: A.太息 B.哮喘 C.少气 D.打鼾 E.短气 15. 以下哪项除外,均属于排尿感异常: A.小便涩痛 B.余沥不尽 C.小便失禁 D.小便短黄 E.遗尿 16. 以下不属于寒证的临床表现是: A.恶热喜冷 B.面色苍白 C.舌质淡嫩 D.大便溏薄 E.小便清长 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饮证表现的是: A.痰多色白 B.胃脘振水音 C.舌苔白滑 D.肋间饱满 E.痰质黏滑 18. 阳盛格阴是指: 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 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表热里寒 19. 阳虚证最主要的症状是: A.面色淡白 B.口不渴饮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4页共16页C.无汗或者少汗 D.大便稀溏 E.畏寒肢冷 20. 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 B.实化 C.虚化 D.燥化 E.热化 21. 呕吐、反胃、呃逆三者在病机上的共同点是: A.升降失司 B.肺胃气逆 C.胃气上逆 D.肝胃气逆 E.肝火上炎 22. 症见阴部瘙痒,带下黄稠臭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宜诊为: A.肝郁气滞证 B.肝火炽盛证 C.肝胆湿热证 D.胆郁痰扰证 E.湿热蕴脾证 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肺气虚表现的是: A.咳喘无力 B.咳痰清稀 C.少气懒言 D.形体消瘦 E.面色淡白 24. 有舌本强的临床表现的,属于: A.足太阴脾经病证 B.手少阴心经病证 C.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D.足少阴肾经病证 E.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25. 三焦病证的传变,其中的 逆传 是指 A.阳明胃传入太阴肺 B.太阴脾传入太阴肺 C.太阴肺经传入心包 D.阳明胃经传入心包 E 中焦脾胃传入上焦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5页共16页26.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A.足太阴脾的病变 B.足少阴肾的病变 C.手厥阴心包的病变 D.足厥阴肝的病变 E.足阳明胃的病变 27. 少阴热化证的心烦不寐是因: A.热扰胸脯 B.热扰心神 C.内有燥屎 D.肝阳上亢 E.水亏火旺 28. 产于甘肃的地道药材是: A.黄连 B.阿胶 C.当归 D.三七 E.枸杞子 29. 下列各组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A.巴豆与牵牛 B.丁香与三棱 C.牙硝与郁金 D.官桂与五灵脂 E.白芍与细辛 30. 柴胡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宜配伍: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苦参 E.龙胆草 31.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清肝火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龙胆草 C.黄木柏 D.菊花 E.夏枯草 32. 甘逐内服时,宜: A.入汤剂 B.入丸散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6页共16页C.先煎 D.后下 E.另煎 33. 既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还能安胎的药物是: A.怀牛膝 B.山茱萸 C.杜仲 D.桑寄生 E.五加皮 34. 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 A.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B.温中散寒,行气消胀 C.燥湿止痛,行气消胀 D.燥湿止痛,涩肠止泻 E.燥湿化痰,涩肠止泻 35. 温里药物中, ________辛散苦泄, 性热祛寒, 主入肝经, 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A.肉桂 B.丁香 C.小茴香 D.吴茱萸 E.干姜 36. 即可消饮食积滞,又能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的药物是: A.莱菔子 B.神曲 C.鸡内金 D.山楂 E.麦芽 37. 蒲黄入汤剂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 E.另煎 38. 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作用,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的药物是: A.丹参 B.姜黄 C.乳香 D.红花 E.川芎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7页共16页39. 竹茄治呕吐最宜者为: A.胃阴虚呕吐 B.胃气虚呕吐 C.食积呕吐 D.胃热呕吐 E.胃寒呕吐 40. 功能息风定惊,清热平肝,擅长治疗小儿感冒夹惊,惊哭夜啼叫的药是: A.钩藤 B.天麻 C.牛黄 D.珍珠 E.桑叶 41. 下列丸剂中,性质柔润,作用缓和而持久的是: A.蜜丸 B.水丸 C.糊丸 D.浓缩丸 E.以上都不对 42. 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无汗,舌苔薄,脉浮而数.治当首选: A.桑菊饮 B.麻杏甘石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E.桑杏汤 43. 患者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当用何 方治疗: A.理中汤 B.大建中汤 C.大黄附子汤 D.温脾汤 E.小建中汤 44. 四逆散主治手足不温的病机是: A.肾阳衰微,阴寒内盛 B.热结于里,热深厥深 C.气机阻滞,阳气不布 D.大汗亡阳 E.血虚寒客经脉 45. 清营汤中体现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治则的一组药物是: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8页共16页A.丹参、麦冬 B.水牛角、生地黄 C.丹皮、莲子心 D.银花、连翘 E.丹参、玄参 46.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治疗宜: A.清营汤 B.清骨散 C.竹叶石膏汤 D.青蒿鳖甲汤 E.当归六黄汤 47. 大补阴丸的功用是: A.滋阴养血 B.滋阴降火 C.滋阴补肾 D.养阴柔肝 E.滋阴壮阳 48. 患者黎明前脐周腹痛,肠鸣辘辘有声,痛发即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缓, 治宜选用: A.痛泻药方 B.真人养脏汤 C.白术芍药散 D.参苓白术散 E.四神丸 49. 越鞠丸中________长于治火郁: A.黄连 B.栀子 C.莲藕 D.地骨皮 E.连翘 50.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证的最佳方剂是: A.四生丸 B.十灰散 C.槐花散 D.小蓟饮子 E.黄土汤 51. 患者,女,18 岁.感冒后身热不甚,干咳无痰,咽干口渴,右脉数大,治疗应首 选: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9页共16页A.杏苏散 B.止嗽散 C.桑菊饮 D.桑杏汤 E.银翘散 52. 小陷胸汤主治症候中有: A.痰白而稀 B.干咳无痰 C.痰白滑量多 D.咳嗽痰多 E.咳痰黄稠 53. 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是: A.辛凉解表 B.清热解毒 C.透热转气 D.清热散结 E.发散风热 54. 治疗咳嗽,除以治肺为主外,还应注意治: A.肝、脾、肾B.心、肝、肾C.心、脾、肾D.心、肝、脾E.肝、脾、胃55. 对于哮病的治疗原则, 提出 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的医家是: A.林佩琴 B.虞抟 C.朱震亨 D.张介宾 E.李杲 56. 心悸瘀阻心脉证的治法是: A.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B.补益心肾,活血化瘀 C.清热化痰,安神定悸 D.化气行水,振奋心阳 E.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57. 患者脘腹不舒,痞塞满闷,胸胁胀满,嗳气则舒,心烦易怒,时作太息,苔薄白, 脉弦数该患者应选用的治疗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加减 B.平胃散加减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10页共16页C.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D.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 E.枳实消痞丸加减 58. 下列不属噎嗝治标的是: A.化痰 B.理气 C.消瘀 D.滋阴 E.降火 59. 腹痛暴作,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恶寒蜷卧,手足不温,小 便清长,舌苔白腻,脉沉紧.此乃属腹痛之: A.中虚脏寒证 B.饮食积滞证 C.寒邪内阻证 D.湿热壅滞证 E.肝郁气滞证 60.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主要用于: A.鼓胀之阳虚水盛证 B.鼓胀之水热蕴结证 C.鼓胀之水湿困脾证 D.鼓胀之瘀结水留证 E.鼓胀之气滞湿阻证 61.为中风病的中经络与中脏腑的主要区别: A.有无后遗症 B.有无神志改变 C.有无肢体瘫痪 D.有无口眼歪斜 E.有无半身不遂 62. 淋证的共同特征: A.无尿 B.尿多 C.小便频数、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D.尿血 E.清浊不分 63. 劳则遗精,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失眠健忘,心悸怔仲,脉细弱,治疗 最佳的代表方法是: A.程氏萆Z分清饮 B.妙香散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11页共16页C.金锁固精丸 D.水陆二仙丹 E.二妙丸 64. 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气郁 C.痰郁 D.食郁 E.食郁 65. 下列何方是治疗血瘀发热的最佳方剂: A.代抵当丸 B.血府逐瘀汤 C.通幽汤 D.通瘀煎 E.桃红四物汤 66. 柔痉,方药宜选: A.麻黄汤 B.瓜萎桂枝汤 C.防风通圣丸 D.柴葛解肌汤 E.羌活胜湿汤 67. 疔的临床表现为: A.疮疡漫肿无头,跟脚平榻,肤色不变,不热少痛 B.疮疡范围较大,红肿热痛,跟盘紧束 C.疮疡范围较小初起如粟,跟脚坚硬较深,麻木或发痒,继则顶白而痛 D.疮疡起于浅表,行小而园,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 E.肿势局限,范围较小,突起根浅,色红、灼热 68. 患者,女,经来淋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