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6-02-20
?

88 ? 有一张工作照,右边是张艾嘉,中间斜卧著邓光荣,中年的龙刚坐在左边,明显 是在说戏.

《波斯.夕阳.情》 拍摄时的留影,这是龙刚至今公映的最后一部导演作, 时为1977年,距他1958年入行不过廿年,1966年首部执导作 《播音王子》 公映约十 年.龙刚的工作照多是一脸肃穆,常常圆瞪双目,这一张比较轻,平和近人. 龙刚难说本书作者之一舒琪如此展开他的评述,道出观察龙刚、讨论龙刚一 言难尽之感.龙刚於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大变之际崛起,初期作品选取社会问题为素 材,叙事和影像力求创新,影片旋即成为话题,龙刚亦为人誉作粤语片的救亡者、新 希望. 「社会问题」 无疑是他最吸引论者的特点 (也引来误会和不合宜的期望) .他的 「社会问题」 与以前的粤语片不同,不是五四新文化揭恋姆饨ūJ赜敫镄陆降囊 识形态冲突 (起码表达方法、份量有别以往) ,亦非硕ㄋ谆娜饲樘獠,局限 於贫与富、两代矛盾及爱情离合,以至最近电懋和光艺电影铺排的都市生活和现代男 女故事,与其作品比较,都显得闭门造车,脱离香港现实. 龙刚处理写实,做了许多深化、突破的功夫,他在前辈周诗禄、秦剑、陈文等奠 立的都市围内外找到播音员、女学生、历史教师、释囚、感化工作者、飞男飞女, 这些人物并非首现香港电影,只是在龙刚的镜头下,形象异常鲜活深刻,因为人物所 处的社会环境,建制的政府、法律、宗教、社会服务等,都罕有的比较档某氏殖 来.如果 《播音王子》 还有些虚幻,第二部电影 《英雄本色》 (1967) 起,龙刚便将人 物抛到香港的城市森林中. 前言 前言 - 刘 -

89 《英》 片有一个好例子,从李卓雄 (谢贤饰) 踏进释囚协助会起的十分钟,刺激而 虚构的江湖之斗顿然消失,我们看到的是社工麦思欣 (嘉玲饰) 带动的工作程序,登记、调查、建立档案、分流、危机处理,到法律援助安排宿舍工作等切实服务,这十 分钟是释囚协助会的介绍短片,大盗李卓雄和明星谢贤变成一个个案,千百个中的一 个.但龙刚不是在拍纪录片,也不是社会写实的忠实信徒.这一场完结的镜头,先凝 视更新宿舍舍友拉二胡,凄凉的调子响起,再向画框左方缓缓推开,继而切入颇戏剧 化的下一场.在剧力和影像方面,龙刚从不甘於平淡,极尽紧密、活跃之营造.实景、 手提镜、新闻调查模式及资料搜集 (甚至於影片中彰显此种手法) ,都是为了戏剧效 果服务,在影机运动和平行剪接方面不断钻研、扩张, 《播音王子》 开场便先声夺人, 《飞女正传》 (1969) 的凌厉和动感更可证之.沈殿霞曾江夜行一段为人津津乐道, 正正是前面不断加强的紧迫感,才突显这终场的空寂情调. 《昨天今天明天》 (1970) 几乎整部戏以大段大段的平行剪接贯串,名符其实的以剪接建立结构,剪接就是电 影.这样追求技艺,六十年代中后期港台导演大概无出其右.七十年代的 《应召女郎》 (1973) 重施平行剪接的故技, 其他作品更著重取镜和构图的意味, 《哈哈笑》 (1976) 悬於半空的上帝角度, 《她》 (1976) 和 《波斯.夕阳.情》 雕琢的光感和构图,尤其 后者妻子自破镜浮现的叠映镜头,俱见追求新派精美的心思 (预示了八十年代港产片 的美艺) ,不过当剪接放缓,早年的锐气稍减,偶而也难免融於时流. 踏入七十年代,龙刚的精英姿态越为明显.说龙刚的电影,反映社会问题, 「社?90 ? 会问题」 实是战后本土精英的经验,包含希望与失落、执著与局限.理解他的定位, 则不难理解他的镜头离开低下层及直截了当的社会问题,转以描写香港中上阶层. 《昨夜梦魂中》 (1971) 、 《佩诗》 (1972) 、 《她》 ,以文艺言情类型,援引西方心理 分析,诠释现代感情.龙刚对性、婚姻、中产阶级的关注,虽未臻深刻,却切合时代 所需,敏感度於当时罕见. 1970年删剪公映的 《昨天今天明天》 闯入禁区,影射文化大革命在香港掀起的大 风暴,藉此宣示战后孕育的香港身份.影片近似西方反极权反殖民的政治电影,意识 却恰恰相反,安於现状,充满自信,提倡归属感,而渴求西方认同. 《阿尔及尔之战》 ( 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6) 完结於民族自决的奋战, 《昨》 片则是征服骚乱后的歌舞 N平,这是香港的特殊产品,和香港的殖民地命运一样永堪玩味.其后的 《广岛廿八》 (1974) 、 《波斯.夕阳.情》 更走出香港,在开阔的异国,谈论人类未来的世界议题, 抒写现代香港人的感情困惑.虽力有不逮,陷溺於通俗文艺,这跨越国境的意识,实 反映香港人自信日增,寄望跻身国际 (中国历史情结以 《广》 片中焦姣角色的死亡告 终) ,当年则未为时人了解,发生许多争议及矛盾. 由 《播音王子》 的都市小儿女、 《英雄本色》 的释囚,以至 《昨天今天明天》 的香 港整体、 《广岛廿八》 的世界政治,龙刚呈现生存的贫困、心灵的苦闷、社会的堕落, 以至国际政治斗争和人类历史的遗伤.既有香港状况,亦见世界的变迁,而龙刚总要 参与、探索,更亲身出镜.他的问题,与时并进,当下没有确切的结论,尚待处理解 决,必然继续下去.俗见常批评他絮絮叨叨,问题在於七十年代追求快感和速食,步 伐快得失去情智,连向来讲究速度和节奏的龙刚也嫌太慢,这也反证了他逆流而行. 龙刚电影不是没有含蓄的时刻, 《应召女郎》 中龙刚、金霏的贫贱夫妻,即罕见 於六十年代后的香港电影,可不过三年, 《哈哈笑》 里曾楚霖、罗兰一家,几乎是惨 不忍睹的仿讽.龙刚走出文艺传统,面对现实人心的剧变和复杂,美好的愿望已不足 够,还需要批判,嘲讽,发泄,茫然若迷,混杂一起,才最为真实. 今日回顾,龙刚不仅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