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5-12-25

(二)政府干预与企业绩效 众多文献使用国有股控股股东背景、 董事会成员的政治关联度等微观指标研究政府干预与企业 绩效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较为统一, 即政府干预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 罗党论和唐清 泉发现政府干预程度大、 产权保护制度欠缺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我国制度环境的不完 ・

0 9 ・ 善, 且会对民营企业的绩效产生不良影响[ 19].陈玉罡等发现政府控制会降低企业价值, 且基层政府 对于企业价值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20].宋献中和周昌仕则认为政府 拉郎配 的并购活动不能使企 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1].田满文的研究发现并购可以促进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但是政府干预会 对此造成负面影响[ 22].由上可知, 在微观层面的政府直接干预, 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然而, 已有研究仍未提供较充分的, 关于地方政府经济干预与控制权绩效关系的直接证据.而且,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政府干预间的关系, 亦缺乏实证与逻辑分析.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控制权转移理论 与控制权转移有关的理论成果包括协同效应理论、 效率理论、 管理主义理论、 垄断理论和多元化 经营理论等.其中直接关注控制权转移活动如何作用于企业绩效的理论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控 制权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控制权转移活动是企业外部治理的一种手段, 能够弱化企业代理问题从 而改善企业绩效.第二种是基于体制因素主导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转轨 的特定时期, 我国各级政府、 资本市场监管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会促使发生本不应发生的控 制权转移活动.上述控制权转移活动的本质只是利益的再分配, 不会创造额外的价值.以上两种理 论的区别实质在于对我国控制权市场成长阶段的判断, 如果控制权市场较发达, 控制权转移将显著改 善企业绩效;

如果控制权市场仍有待成长, 控制权转移将无助于提升企业绩效.我们根据第一种理论 提出研究假设1 1, 然后根据第二种理论提出备择假设1 2. 研究假设1 1: 相对控制权转移前, 控制权转移后目标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得到显著提升. 备择假设1 2: 相对控制权转移前, 控制权转移后目标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未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干预的关系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的财政分权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中央与地方、 地方与地方政府之 间的关系.与传统财政分权不同, 我国财政分权的本质是经济分权与垂直政治治理体制的结合.自 分税制改革以来, 这种 经济分权, 政治集权 的特殊性在给予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激励的同时, 还 实现了我国近十几年来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微观原因, Qian 和Roland 认为我国该时期经济增 长的原因是财政分权后地区竞争程度加剧, 导致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硬化[ 23].周黎安则认为原因在 于各地地方政府比拼, 形成了不断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 政治锦标赛 [ 1].上述前一种观点强调地方 政府干预对于企业的救助是经济无效率的, 而后一种观点则强调地方政府干预对于当地经济的促进 作用.上述两种说法在解释2........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