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5-12-25

也 没有研究因经济质量提高而形成的节约.从根本上说, 中国古代和西方经济学的节约理论都脱 离了节约的主体 ))) 人及其节约行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抽象地讨论劳动和产品的节约问题, 因而不可能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中认识节约问题的规律性. 马克思节约理论是他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于其中的历 史关系,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从物质内容到社会形式全面揭示了劳动时间节约规律的内涵及其 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揭示的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是他的节约理论的核心内容. 他指出: / 时间的节约, 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 在共同生产的基础 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

0 ?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 会中劳动时间的节约及其有计划的分配 / 仍然是0 首要规律的论述, 意味着共产主义以前的各 种社会中, 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在一切经济规律中也属于首位. ? 由于马克思节约理论紧紧围绕劳 动时间展开, 因此, 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又可以称为劳动时间节约理论.

一、马克思节约理论的主要内涵 马克思以毕生的精力集中研究的不是 / 生产一般0 或一般的人类社会, 而是 / 生产特殊0, 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 / 最一般的抽象总只是 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0, / 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 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

0 ? / 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 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 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 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0 ? 我们对马克思节约理论的 阐述, 主要是从他对这一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解剖中析出的. ( 一) 劳动时间节约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把一切节约高度概括为劳动时间的节约, 这与他的劳动价值学说是密切相关的.满 足人类吃喝住穿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是人类劳动的结果, 而物质财富的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基 础.这一简单的道理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首先确认的.马克思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 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批判了其中的庸俗成分, 他提出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使劳动价值学说最终作 #

37 # 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 ? ? ? ? 参见保罗# A. 萨缪尔森、威廉# D. 诺德豪斯: 5经济学6 第12 版(上) , 高鸿业译, 北京: 中国发展 出版社,

1992 年, 第45 页. 参见劳埃德# 雷诺兹: 5宏观经济学6 , 马宾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 第3页. 参见梁小民等主编: 5经济学大辞典6 ,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994 年, 第104 页. 参见亚当# 斯密: 5国富论6 ( 上) , 杨敬年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第378 )

391 页. ?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 第30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

123、

45、46 页. 参见杨承训: 5论社会主义节约规律6 , 5中州学刊6

1990 年第

6 期. 为科学的理论得以确立.对于马克思来说, 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使用价值是人类具体劳动 的结果;

在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 抽象劳动的耗费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范围内凝结为商品 的价值.抽象劳动表现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的劳动都可以还原为一定数 量的劳动时间.马克思指出, 构成商品价值的有: / ( 1) 原料和劳动工具的损耗部分, 即产业产 品, 它们的生产耗费了一定数量的工作日, 因而也就是代表一定数量的劳动时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