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2015-11-22
当代文学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 新时期小说

1、伤痕文学(名词) 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 伤痕文学 提法源于

1978 年8月卢新华发表 的短篇小说《伤痕》 ,而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

1977 年发表的《班主任》 ;

同属 伤痕文学 的重要作品还有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 ,遇罗锦的《一个冬 天的童话》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这些 作品揭露了 文革 灾难, 描述了人们在 文革 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 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2、反思文学(名词) 反思文学 是继 伤痕文学 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

代表性作 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 、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高晓 声的《李顺大造屋》 、谌容的《人到中年》 、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张洁 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作品着重对 文革 、十七年 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 根源,展开对 人 的价值的思索.

3、改革文学(名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 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 改革文学 ;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 改革文学 的开篇之作;

其他如高晓声的 陈奂生系列 、何士光的《乡场上》 、张 一弓的《黑娃照像》 、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 、柯云路的《新星》 、蒋子龙的 《机电局长的一天》等;

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 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 索.

4、知青小说(名词) 在80 年代, 知青文学 (或 知青小说 ),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 批评界对它的使用,涵义上并不一律.较普遍的说法是,第一,作者曾是 文革 中 上山下乡 的 知识青年 ;

第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 文革 中的遭 遇,但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如他们返城以后的情况.与 伤痕文学 等一样, 人们用这个概念, 来专指叙事体裁(小说, 或纪实性叙事作品) 的创作.而北岛、舒婷、芒克、食指等,一般不被称为 知青作家 ,他们的创作 , 也较少被称为 知青文学 (或 知青诗歌 ).这种命名的状况,可能表现了对于诗 的题材的 超越性 的意识. 知青文学 在 文革 期间已经存在,但这一概念在

80 年代才提出,这说明了它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出现的时间.另外,这里并不特 别强调 知青作家 的这一说法,是因为许多 知青 出身的作者,后来的写作发生 了很大变化.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潮流, 知青文学 却无可置疑地存在过.在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写作知青题材小说的作家有孔捷生、郑义、叶辛、张承 志、梁晓声、张抗抗、柯云路、李锐、肖复兴、史铁生、张炜、韩少功、竹林等 .

5、寻根文学(名词) 进入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 文化寻根 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 寻根文学 ;

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韩少 功的《爸爸爸》 、阿城的《棋王》 《树王》 《孩子王》 、张承志的《黑骏马》 、贾平 凹的 商州系列 、 李杭育的 葛川江系列 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