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5-09-23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孙艺凌

15 东北风 东北风 大众读书 大众读书 Email:jlrbdbf2@ 163.

com 热线

电话:(0431)88600605 孙少卿题作者: 颂元 内容简介: 一个见到香水就莫名欢愉的人, 一定更加懂得 生活的真谛, 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人生际遇.18 个精致而 鲜为人知的沙龙香品牌,

18 个与香味有关的小故事, 一些有 爱而温润的诗文, 一些由各式香水牵引出的人生小品, 这便是 作者想在这段香气之旅中与您分享的见闻与感受. 唯有香如故 今年是丁玲逝世

30 周年.与萧红、 冰心、 张 爱玲等女作家比较, 丁玲的性格更为豪爽、 大气, 也更加具有反抗精神.但她的女性意识也同样鲜 明, 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的先驱.王蒙 指出, 丁玲 笔下的女性内心世界常常深于同时代 其他作家写过的那些角色 .在丁玲身上, 既有 文小姐 的敏感细腻, 又有 武将军 的飒爽英姿, 社会意识和女性意识是她创作的一体两面, 缺一 不可, 而这些个性特征在她晚年的散文 《 牛棚 小品》 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牛棚 小品》 共三章, 在内容上看是丁玲的 长篇散文 《风雪人间》 的节选, 也是其中最精彩的部 分.文章以诗化的笔法记载了

1968 年夏至

1969 年春, 丁玲被隔离在北大荒 牛棚 中所度过的苦难 的监禁生活, 通过三个片段的回忆, 集中表现了处 于险恶之境的丁玲、 陈明夫妇患难与共、 相濡以沫 的真挚情感, 向人们展示了苦难生活中令人感奋 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该文与杨绛的 《干校六记》 一起, 堪称描写夫妻 文革 生活的散文 双璧 . 《 牛棚 小品》 与 《干校六记》 一样, 表现了知 识分子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不同的是, 《干校六记》 抒情较少、 比较蕴藉含蓄, 具有一种淡淡的苦涩与幽默味道和学者风范, 而《 牛棚 小品》 则在日常琐事的描写中夹以了大段 的抒情文字, 心理刻画精微细腻, 动作描写生动传 神, 感情色彩极为炽烈, 读来令人心动神摇, 仿佛 又回到了 莎菲 年代.如: 他高兴, 见到了我;

他痛苦, 即将与我别离;

他 要鼓舞我去经受更大的考验, 他为我两鬓白霜、 容 颜憔悴而担忧;

他要温存, 却不敢以柔情来消融那 仅有的一点勇气;

他要热烈拥抱, 却深怕触动那不 易克制的激情.我们相对无语, 无语相对, 都忍不 住让热泪悄悄爬上了眼睑. 读着这些情感炽烈、 充满少女情怀的文字, 有 时简直难以令人相信是出自

76 岁老人之手.就 像王蒙所评说的: 丁玲描写她与陈明同志的爱 情, 竟是那样饱满激越细腻温婉, 真如少女一般, 令人难以置信, 但这是真正艺术的青春. 身处牛 棚的丁玲、 陈明夫妇在造反派的监视下丧失了自 由, 夫妇之间虽同在一个屋檐之下却无法碰面, 只 能在窗户内外远远地偷偷凝望, 而丈夫为了激励 妻子的生存意志, 利用一切机会偷偷给妻子传递 用纸烟封皮、 苞米叶子、 废报纸、 破火柴盒子等写 的特殊书简, 纸短情长、 感人肺腑. 《 牛棚 小品》发表时, 正是伤痕文学风起云 涌的时代, 从题材上看, 《 牛棚 小品》 虽属于 时 鲜货 , 但从风格上看却卓尔不群, 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姿.著名评论家解志熙认为: 丁玲是一个心 高才高, 极富感情也极具个性、 善于独立思考而且有点桀骜不 驯的人 .无论是 《莎菲女士的 日记》 中大胆叛逆的莎菲、 《我在 霞村的时候》 中倔强勇敢的贞 贞, 还是 《在医院中》 热情耿介的 陆萍, 在这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 性身上, 都带有丁玲自身的影 子, 而《 牛棚 小品》 的创作则更 鲜明地彰显了这一点.虽然长 达二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 丁玲历尽磨难, 在荣辱毁誉间经历了如此大的落 差, 但文中所述却没有那么多的悲愤、 哀怨, 反倒 充满了乐观的精神、 豪迈的气息和坚定的信念. 它不同于一般的伤痕文学, 没有极力描写残酷的 揪斗场面和撕心裂肺的哭喊, 而是努力捕捉生活 中的美好情愫, 着意书写顽强的生命、 坚忍的意志 和患难的夫妻情意, 以欢娱之笔写凄惨之景, 字 字是血, 声声皆泪, 却又意趣高超, 神采飞动, 毫无 缠绵感伤之弊 .如 我的生命同一切生趣、 关切、 安慰、 点滴的光明, 将要一刀两断了.只有痛苦, 只有劳累, 只有愤怒, 只有相思, 只有失望……我 将同这些可恶的魔鬼搏斗……我绝不能投降, 不 能沉沦下去. 看到远远的朝霞, 总有一天会灿烂 光明 , 即便是 别离 , 作者也写得极为洒脱: 我看见远处槐树下的井台上, 站着一个向我 挥手的影子, 他正在为锅炉房汲水.他的臂膀高 高举起, 好像正在无忧地、 快乐地遥送他远行的友 人. 可以说, 《 牛棚 小品》 写出了一般人没有的 自信与坚强, 写出了一般女作家所没有的洒脱与 豪迈, 写出了老夫老妻的相濡以沫, 写出了 风雪 人间 中的真情, 给人以无限的心灵鼓舞和精神慰 藉, 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看, 都堪称丁玲 晚年的代表作. 风雪人间有真情――评丁玲 《 牛棚 小品》 韩晓芹 喜爱读书的人都认为书是有香气的, 书香可 以熏染自己的心灵.现代人觉得那是对文化审美 与精神高贵的一种自我尊崇.世外高人更是 茶 能醉人何须酒, 书能香我何需花 ! 其实 书香 最早的由来, 是因为一种名叫芸 草的植物, 因其散发出的香味能杀死书虫, 爱书如 命的读书人就把芸草夹在书中, 对其飘散出的缕 缕香气称为 书香 . 我在读沈括 《梦溪笔谈》 时也找到了佐证. 《笔谈》 卷二故事 《芸香辟蠹》 这样写: 古人藏书 辟蠹用芸.芸, 香草也, 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 也.叶类豌豆, 作小丛生, 其叶极芬香, 秋后叶间 微白如粉污, 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 能去蚤 虱.予判昭文馆时, 曾得数株于潞公家, 移植秘 阁后, 今不复有存者.香草之类, 大率多异名, 所 谓兰荪, 荪, 即今菖蒲是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