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9-07-31
2

0 1 2年1月第3 0卷第1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f e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J a n .

2 0

1 1 V o l .

3 0N o .

1 [ 收稿日期]2

0 1 1-1 0-2

0 [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 (

1 0&

Z D

0 8

4 ) 中期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曹天生(

1 9

5 3-) , 男, 安徽泾县人, 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教授,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 中国宣纸研究百年 曹天生 ( 安徽财经大学 历史文化研究所,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要]宣纸是我国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2 0

0 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背景下, 对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刻不容缓.中国 宣纸研究有将近百年的学术历史, 对宣纸近百年学术研究和宣纸革新研究的状况进行梳理, 是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的首要 工作. [ 关键词]中国宣纸;

学术研究;

技术革新 [ 中图分类号]K

2 0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2 2

7 3 (

2 0

1 2 )

0 1 -

0 0

4 5 -

1 2

2 0

0 9年9月3 0日, 具有千年历史的宣纸制作 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截止目前, 这是安徽省也是中 国文房四宝行业惟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鉴 于此, 故以 宣纸研究百年 为题, 勉成本文, 对近百 年的宣纸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以向专家学者特别是 宣纸之乡的读者请教.

一、 宣纸学术研究

1 9

2 3年以前有极少数关于宣纸的文字, 仅限于 简单介绍, 在保密情况下没有展开研究. 对宣纸产品应用与拓展的关注始于我国唐代, 如唐代张彦远的《 历代名画记》 中集提到: 好事家宜 置宣纸百幅, 用法蜡之, 以备摹写 . [ 1]

2 3 此后直到新 中国建立以前, 尽管都有一些研究成果散见于一些 典籍和报刊, 但均一鳞半爪, 缺乏系统, 而且目标不 够明确.国外对宣纸的了解带有窃取经济情报性 质, 较为典型的有:

1 8

7 8年, 日本内阁印刷局造纸部 派遣┰抡街泄, 回国后竟公开发表了《 支那制 纸业》 专文, 其中重点谈到宣纸;

1 8

8 3年, 日本出版 《 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 上谈到宣纸;

2 0世纪初, 日本人内山弥左卫门撰《 宣纸的制造》 一文, 刊登在 《 日本工业化学杂志》 第9编第9 8号上.除了日本 国之外, 其它宣纸研究微乎其微.

1 .

1 9

2 3―1

9 4 9新中国建国前的宣纸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宣纸研究, 最早可追述到2 0世纪

2 0年代.具体为1

9 2 3年至1

9 4 9年前, 国内学者尤 其是造纸界对宣纸的研究.这一时期, 研究人员只 有很少几人.研究程度处于初级阶段, 内容要集中 在宣纸的历史和对宣纸业综合情况的调查研究上. 将这一时期的研究做一分类, 有两个方面: (

1 ) 宣纸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方面.对宣纸业的 理论与历史研究的专门文章仅有1

9 2 3年由泾县籍 著名学者胡朴安所著的《 宣纸说》 一文.该文是宣纸 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 它唤起我国学术界首先是造 纸界学人对宣纸研究的重视.该文依据史料就宣纸 发展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叙述, 同时, 也是特别重 要的一 点是他在文中提出了 纸之制造, 首在于料 [ 2] 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提出对纸史研究和纸张 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

2 ) 对宣纸业的调查方面.民国时期对宣纸业 的调查有两次.一是中国造纸研究所的调查.由于 以往对宣纸制作技艺坚守秘密, 国内人士对其产地 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情况不甚了了, 即使是国内的 造纸界也知之不多.到2 0世纪, 由于洋纸的进入与 倾销, 宣纸业受到洋纸低价倾销的排挤而走向衰落. 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纸采用的是机器生产, 因而

5 4 价格低;

而宣纸却世守手工操作, 因而价格高;

由于 价格高, 即便是宣纸是书画用高级纸, 其许多用量也 被洋纸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研究改进宣纸 生产技术, 当时的中国造纸研究所特派员赴泾县调 查了解宣纸产地和宣纸生产等一应情况.当然, 研 究和改进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所限和后来局势的变 化而一度断绝.中国造纸研究所的宣纸业调查开展 于1

9 3 6年.调查结束后, 魏兆淇于1

9 3 6年撰写发 表了《 宣纸制造工业之调查》 一文, 张永惠于1

9 3 7年 发表了《 安徽宣纸工业之综述》 一文. 魏兆淇的调查报告《 宣纸制造工业之调查》 分别 就 泾县宣纸原料及纸槽之分布情形 、 当地产纸情 况 、 纸厂设备情形 、 制造方法 、 宣纸之种类名 称 、 成本约计 、 纸张之运销情形 .在结论部分, 作者认为, 宣纸 阿制造纸料时间过长, 不合于工业 经济原则 , 药品运用不甚得法, 蒸煮用开口锅, 热 力损失太多, 洗料及天然漂白所损失之纤维甚多. 材料不匀, 因旧制纸无筛浆设备. [ 3]

4 0-5

2 并提出了 作者的改进意见.应当说, 魏永淇的这份调查报告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是研究我国初宣 纸业的重要参考资料. 张永惠是我 国造纸界著名的造纸专家.1

9 3

6 年, 他从德国留学归国, 奉中国造纸研究所之命, 特 往泾县调查生产情况, 结束后, 写了《 安徽宣纸工业 之综述》 专论, 并于1

9 3 7年发表.在该文中, 作者谈 到, 宣纸产地人对宣纸生产方法 绝对保守秘密.但 目下情势已变, 加以洋纸及仿制之宣纸充塞市场, 予 真正宣纸在产销方面, 均受极大冲击.该业自知不 图改进, 使成本减轻, 产量增加, 万难与洋纸及仿制 者竞争, 而维持久远.故犹对调查人员特表好感, 申 述营业之现状, 愿将制法协同研究, 俾得挽回既往之 损失. 指出当时小岭产纸有 双岭坑、 方家门、 许家 湾等十余坑, 纸槽约有十七八家, 共四十余单位槽. 产量约占全县的8 0%. 指出了当时 槽户为免除纠 纷及销售竞争起见, 于枫坑设立宣纸公会.凡槽户 出售产品, 需该处集中, 经检定价格后, 始可运出. 并介绍了当时经营者资本大小不一及其各自经营的 特点.文中就宣纸生产的原料檀皮、 稻草, 助料水、 粘液、 石灰、 碱、 漂白剂等就了解的情况作了介绍. 该文还就宣纸的造料包括皮料制造程序、 草料制造 程序, 做料包括皮料制造法、 草料制造法, 精制包括 皮料精制、 草料精制, 制纸包括抄纸、 榨纸、 焙纸、 检 纸等程序和制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由于张永惠 是造纸专家, 又是留洋归国人士, 所以, 这一记载是 非常详尽而全面的.在结论中, 对当时宣纸质量滑 坡的原因作了总结, 这便是 宣纸原料( 檀皮) 太贵, 纸料不匀, 产料率太低, 制造工具不良, 槽主及技工 知识之落伍, 造料时间过长及药品应用, 亦不甚得 法, 此则均为宣纸失败之症结.再加以仿制宣纸之 竞争, 洋纸用途逐渐增加, 宣纸之一蹶不振, 理之当 然 .为此, 作者建议一定要 利用科学之制造方法 .他建议建立一规模较大之碱法制浆厂, 专制 纸料, 以供给所有宣纸槽户之用.制纸部分, 不妨维 持旧有手工制造法, 略加改良如此不特品质渐臻优 良之域, 其价格亦可减低不少 . [ 4]

5 3-6

0 张永惠的调查报告与魏永淇的调查报告两者相 得益彰, 互为补充, 都是不可多得的可信可靠的研究 资料.也就是从他们的实际调查开始, 宣纸才有了 经济史意义上的统计资料, 而在这之前, 关于宣纸的 材料都是片断的、 支离破碎的.他们的调查报告, 一 方面给了读者关于我国3 0代宣纸业的相对整体的 印象;

另一方面也为宣纸业各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个 有根有据的记录, 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是新四军展开的对宣纸业现状的调查与研 究.1

9 3 8年8月, 新四军军部进驻到泾县云岭罗里 村, 此地距宣纸发源地和主产地小岭只有1 0华里. 自新四军到云岭后, 便与宣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新 四军军部到达云岭后, 成立了一个军部政治部农村 经济调查委员会, 委员会地址设在泾县的中村.该 委员会的任务是调查社会各阶段、 阶层的经济地位 和政治倾向、 反动封建迷信道会门的活动, 以及地 主、 富农、 高利贷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敲榨等情 况.调查以后, 由专人撰文, 分别在《 抗敌》 杂志上发 表.其中论及宣纸有关问题的共有6处, 这6处归 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 分析了抗战以前和以后 宣纸业由盛而衰的原因. 泾县原以产纸闻名, 但在 战前, 一般的纸棚生产数量却在日趋萎缩, 除肖岭 ( 应为 小岭 -笔者更正) 所产连史纸, 有其特殊的 销路外, 其余出产表芯纸等比较粗劣的纸棚, 则有很 多停业.战后纸价飞涨, 粗劣纸张也被抬高了地位, 用途日广, 市价上升, 不可遏止, 过去一担大表芯纸 仅值七八元( 一担等于1

4 6刀) , 战后因洋纸输入减

6 4 少, 市价曾一度涨至二十四元一担, 现在则经常徘徊 于十四五元一担, 除肖岭( 小岭) 的连史纸, 因市场丧 失( 京沪平津) 而销路停顿, 纸业停业外, 其余制造粗 劣的纸棚则大都获利. [ 5] 这段话指出了宣纸由盛而 衰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而阻滞了宣纸的销 路所引起的, 其它土纸的由衰而盛也是由于日本侵 华使洋纸输入减少所引起的.第二, 指出了在抗战 以前皖南宣纸等小商品生产, 一度繁荣发达和抗战 以来又陷入萎缩的根本原因.认为 小商品生产( 如 烟叶、 宣纸、 蚕丝、 麻布袋等) 相当发达, 但这是帝国 主义造成的 . [ 6] 从清末民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抗战前, 宣 纸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这一状况与我国当时 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是基本一致的.这一时期, 我 国经济的主要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 手工业生产也大批由简单商品生产转变为资本 主义商品生产.小岭宣纸手工业生产也不例外.新 设纸棚的增多、 投资总额的增大、 纸棚的外迁等, 都 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渗透到宣纸行业中, 刺 激着宣纸业向商品生产的发展.还有一个原因是宣 纸作为一种特种手工艺,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着外国 商品纸和本国同行业的市场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民族资本主义就由大发展时 期进入到衰退时期, 可宣纸非但未衰退, 反而大大发 展, 这时从小岭分出许多家纸厂, 到自然条件更为优 越的地方开辟生产基地.这是由于外国、 外地难以 仿制, 宣纸质量无与伦比, 所以, 在纸业群芳争艳的 情况下, 仍销路不退, 续有发展.但在这特定的情况 下的有限发展中也有曲折:

1 9

3 1年 九一八事变 后 宣纸生产渐呈蜕势,

1 9

3 2年 一二八事变 中上海商 务印书馆被炸, 使宣纸销路大减.1

9 3 5~1

9 3 7年的 卢沟桥事变前泾县宣纸曾有过大发展, 但在抗日战 争爆发后皖南的宣纸业又都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