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5-06-05
2018年8月31日 本版编辑/李国红 美术编辑/陈媛

05 讲述人: 李宝生、 李斌父子 (火车司机世家, 李斌现为北京铁路局 电力机务段司机) ⑧ ? 李宝生40 年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 还不到

40 公里, 从石家庄到北京 乘坐火车要五六 个小时, 而如今的 复兴号列车运行 时速达到

350 公里, 京石两地的运 行时间最短仅需 要55 分钟.

从"绿皮慢火车的人 在逋" 到 "飞驰 高铁的人在坦途" , 改革开放四 十年来, 中国铁路 的飞速发展让世 界惊叹, "八纵八 横" 的中国高铁也 正承载着民族复 兴的中国梦, 向我 们驶来. 从驾驭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 再到如今驾驶的 和谐型电力机车, 从京汉铁路到京 广铁路, 再到现在 的津保客运专线, 作为全国唯一的 五代火车司机世 家, 来自北京铁路 局电力机务段的 司机李斌一家, 见 证着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铁路的历 史、 蜕变与腾飞.

本报记者王萌实习生丁超/文记者史晟全/图李斌家族五代人的铁路工作证. 李斌在对火车进行巡查.改革开放40年, 铁路 作为 "国民经济命脉" 展 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 发展.从时速

100 公里的 东风型内燃机车到时速

350 公里的复兴号, 一路 走来, 它见证了一个国家 的强大,科技创新的力量. 从绿皮火车到动车, 再到快步迈入高铁时代, 速度的飞跃不仅改变了 人们的出行方式, 让我们 享受了高质量的交通出 行体验, 更让高铁所连接 和承载的城市文化和精 神特质互相融合.如今, 穿梭于中国广袤大地上 的高铁, 让 "双城记" 成为 城市化生活常态;

星罗棋 布的铁路网络, 让 "一日 达" 成为物联万物时代的 现实愿景.从"四纵四横" 到 "八纵八横" , 不断 扩大的高铁版图, 为我们 串联起了 "说走就走的旅 行" , 让 "高铁幸福" 便利 了更多民众.

2018 年1月25 日, 时速600 公里高速磁浮交通 系统技术方案在青岛通 过专家评审, 按照课题计 划,

2020 年将研制出时速

600 公里高速磁浮样车.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高速 磁浮列车将和复兴号一 起奔驰在四通八达的高 铁线路上, 承载着中国梦 奔向未来. 更快!更强!

1986 年12 月5日, 国务院作出 《关于深化企 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 若干规定》 . 《规定》 提出 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 积极试行租赁、 承包经 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 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 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 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 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 股份制试点. 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 改革启动 我家五代火车司机见证了中国速度李斌一家五代人出了五个火车司机, 他对铁 路有着难解的情缘. "1902 年1月3日,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正 定站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皇家专列, 担任当时那趟 火车头牵引任务的就是我的五世祖李午寅.后来, 四世祖李方卿、 祖父李世林, 再到我的父亲李 宝生, 然后是我, 我们家五代人出了五个火车司 机. "100多年来, 我家五代人驾驶过15个机型的 机车.现在, 我家还保存着一张张火车司机的证 件, 这是祖辈们留下的传家宝. "我的父亲李宝生出生于

1950 年,

18 岁便成 了火车机车的司炉, 后来通过考试正式成为家中 第四代火车司机.可以说,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 的第一代火车司机, 经历了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到 电力机车的发展变迁. " 回想起40年前刚刚成为火车司机的一幕, 年 近七旬的李宝生仍难掩激动. "刚开始的时候我开蒸汽机车, 驾驶室里除了 司机, 还有一个负责t望的副司机, 一名司炉.三 个人在一个两平方米大的驾驶室里, 经常是一待 就是十来个小时. "过去的蒸汽机车得开着窗户, 驾驶室中间是 添煤口, 那时候的驾驶室里到处都漏风, 噪音还特 别大, 真正是冬天冷、 夏天热, 而且车速慢啊, 京广 线上跑的火车时速也就是40公里, 司机得靠手柄 控制车速, 司炉添煤的速度得跟上, 煤烧得少了蒸 汽就小, 蒸汽小了火车哪儿还跑得动! " 我家五代人驾驶过15个机型的机车 说起开过的机车, 李宝生最有感情的还是内燃 机车, 他见证了内燃机车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1987 年, 我开上了内燃机车, 靠蒸汽跑的火 车换成了柴油动力, 驾驶室里不用添煤了, 可噪音 还是特别大, 跑一趟车下来耳朵里全是火车轰隆 隆的声音.而且驾驶环境也没改善多少, 仍然是 冬天冷、 夏天热, 火车速度也没提上来多少, 操控 还是需要依靠手柄. " 起初, 李宝生并不想让儿子李斌 "接班" , 但李 斌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当了一名火车司机. "1994年, 我复员回来就进入了原保定电力机务 段, 第二年正式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常年往返于京广 铁路沿线北京西至石家庄段.当时, 我也赶上了父 亲说的内燃机车, 那时候的机车不仅没有空调, 甚至 连厕所都没有, 司机只能靠控制饮水量减少上厕所 的次数.那时候的机车也没有现在这么智能, 各种 故障都需要司机凭经验及时判断和排除. "我记得赶上过一回机车的增压器坏了, 冒出 特别大的黑烟, 而且从烟囱里往外喷油.当时是 定州进站, 站台上好多人, 那大黑烟跟着了火一 样, 还喷出好多机油点子来, 如果当时发现不及 时, 一场火灾就避免不了了. " 开内燃机车时, 凭经验避免了一场火灾 聊起火车, 避不开春运.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 代时的春运, "拥挤" 在李宝生的记忆中印象深刻. "以前的春运, 人多得想上的上不去, 想下的 下不了, 每到一站, 车门根本就打不开, 人们都是 从窗户里往外钻.我记得有一次到保定站, 当时 十分钟的停车时间, 愣是停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