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5-05-13
10

10 责编:刘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

com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文化万象 ・ 综合

10 20多年写下230万字的笔记

1987 年3月的一天凌晨, 陕西省岐山 县杜城村东北角上, 一座平房安静地伫立 在夜色之中. 突然, 老旧的小黑木门被打 开, 走出一位不满

25 岁的青年. 青年背着 行囊出了村, 可他没想到, 这一走, 就走出 了长达 29年的铁路电气化工人之路. 他就是近日身处聚光灯之下的巨晓 林. 时间倒回到

1979 年.高考放榜时, 巨晓林名落孙山,想到家中的 6个兄弟姐 妹,他决定放弃复读,挑起家庭负担. 从此,他当泥瓦匠,做油漆工,后来成 为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这样一干就是

7 年.1987 年,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 岐山县招工,他抓住了机会,应招成为 了铁路工人. 巨晓林被分派到北京至大同的铁路 复线工地. 面对集铁路电力、 电务、 工务等 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施工 技术, 以及一张张犹如 天书 的图纸, 他 脑袋有点发蒙, 但选择了咬牙攻破难题. 从那时起, 巨晓林口袋里多了个小笔 记本. 为了看懂这些复杂的图案, 他在工 地稍有空闲, 就围着师傅问这问那, 连师 傅喝茶聊天的时候, 他也蹲在一旁, 询问 些技术要领. 工友们劝他 那是技术员干 的活, 咱这里大学生那么多, 你一个农民 工, 再折腾也是白费劲! 听到这样的话, 巨晓林心里有些不服气: 只要肯学多问, 技术员干的活儿, 农民工也能干! 工人干活一天累了, 晚上回到工棚赶 紧睡觉休息. 巨晓林却拿起书本, 开始整 理笔记. 夜深人静时, 他仔细梳理在施工 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每天他都会 抽出

1 到2个小时, 专门琢磨一天工作的 得失, 一旦有新的发现和好的思路,他便 及时记录下来.别人熄灯了,他就打开 自己的小台灯.怕影响别人,就用床单 把床围起来,躲在里面看书. 《钣金工艺》 《机械制图》 《接触网》 等30 多部专业书籍, 堆在他的床头, 其中有 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 不管工地转移到哪 儿, 他都随身携带着这些书. 靠着刻苦自 学, 20多年来, 巨晓林写下了 70多本、 超过

230 万字的笔记, 成长为工地上赫赫有名 的技术人才. 如今, 他的笔记已经编纂成 书, 公司给每一位新入职的接触网专业员 工发放一本巨晓林编写的 《接触网施工经 验和方法》 . 研发革新工艺工法98项1989 年夏天,北同蒲铁路施工接触 网架线作业现场,工人们每到一个悬挂 点,就需要肩扛电线,在杆塔上爬上爬 下,异常辛苦. 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袭,巨晓林 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他 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琢磨着用什么办 法干活才能省点力气. 通过观察和测算, 他用一个铁丝套挂住滑轮试了试, 果然能 省不少劲儿. 工班弟兄们按照这个办法架 线, 功效提高了两倍. 经专家组论证后, 这 个方法当即在全线推广. 从此, 巨晓林迷 上了工艺改进与创新, 在工班和作业队逐 渐成为 难不住 . 他身高只有 1.62 米, 却 被工友们称为 巨人 . 巨晓林知道时速 350公里的高铁施工 和普通铁路施工对工艺和标准的要求有 很大区别. 每天忙碌在施工现场的他, 习 惯性地琢磨起了工艺改进. 接触网支柱运 输时, 炮车平衡不好掌握, 容易导致支柱 一端触地磨损镀锌层, 巨晓林与团队就一 起研制出 炮车运输支柱防磨镀锌法 . 在 京沪高铁施工现场, 他带领技术攻关团 队, 发明改进了 支柱标高测量法 悬式 绝缘子巧绑扎法 等10 项施工工艺工法, 为安全优质建成京沪高铁作出了贡献.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