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5-03-09

微观上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 A (5) ①由图象可知,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即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最小,甲最大;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降温时,甲会有晶体析出,丙没有晶体析出;

6 /

9 A. 降温后,甲析出晶体后仍是饱和溶液,丙变成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 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由于 t3℃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100g 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Cu,故A正确;

B. Fe 与Cu 均不与 ZnSO4 溶液反应,无法判断,故B错误;

C. Fe 与ZnSO4 溶液不反应,可证明 Zn>

Fe,Fe 与CuSO4 溶液反应,可证明 Fe>

Cu,故C正确;

D. Cu 与ZnSO4 溶液和 FeSO4 溶液均不反应,无法判断,故D错误. 所以,本题选 AC;

(4)将Zn 粉加入到硝酸银与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Zn 先与 AgNO3 反应置换出 Ag 单质,当AgNO3 全部被 反应完若仍有 Zn 粉剩余,将会与 Cu(NO3)2 反应置换出 Cu,当Cu(NO3)2 全部反应完继续加 Zn,不再反应,此时若向滤渣中加 HCl 会有气泡产生,故若向滤渣中低价稀盐酸没有气泡, 一定有 Ag,可能含有 Cu,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Zn(NO3)2,可能含有的是 AgNO3 和Cu(NO3)2,故答案 为:Ag,Zn(NO3)2;

(5)CO~CO2~?(O)

44 16 5.28g x . = , x=1.92g 即铁的氧化物中 O 元素的质量为 1.92g,Fe 元素的质量=6.96g-1.92g=5.04g,根据 O 与Fe 的质量比可以求 出个数比为 Fe:O= . : . = 0.09:0.12 = 3: 4,故该物质为 Fe3O4. 22.【答案】 (1)O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Zn + 2HCl = ZnCl2 + H2↑;

(3)BD,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解析】 (1)A 与C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方程式为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Zn + 2HCl = ZnCl2 + H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图中 BD 装置,方程式为 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23.【答案】 (1)BACD;

(2)3;

47;

(3)25. 【解析】 (1)配制溶液的正确顺序时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正确顺序为 BACD,故答案为 BACD;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故氯化钠的质量=50g*6%=3g,则溶剂水的质量=50g-3g=47g, 水的体积=47g*1g/cm3=47mL;

8 /

9 (3)若将配制好的溶液浓缩,则溶质的质量不变,此时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 = 25?,需要蒸发掉水的 质量=50g-25g=25g. 24. 【答案】 (1)NaCl;

Ca(OH)2;

(2)2HCl+Na2CO32NaCl+H2O+CO2↑;

(3)ABCD. 【解析】 (1)已知 E 为生理盐水,溶质为 NaCl;

根据实验Ⅰ可知 A 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B 与C混合产生气泡,则B与C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且B与其他物质混合无现象,则B为盐酸,C 为碳酸钠,根据Ⅲ,则D可能为水或氢氧化钠,F 为氢氧化钙,化学式 为Ca(OH)2;

(2)根据Ⅱ,B 与C混合产生气泡,则B与C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要确定水和氢氧化钠,可以根据其性质的差异进行,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也可 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故选:ABCD. 25.【答案】 (1)6:1:8;

(2)150;

(3)40% 【解析】 (1)核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5:1 * 10:16 *

5 = 6: 1: 8;

(2)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

5 +

1 *

10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