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2015-01-20

6 德国:艺术之域――德国的艺术 ??????该展览集中展示了在国际化影响之下德国的艺术景象,目前在德国能够阶段 性地或者长期地感受到这种国际化特征,而之前德国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以封 闭的态度而不是面向世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艺术的.因此, 德国:艺术之域 完全不是那种以疆土边界做限定,或者是体现民族艺术特征的艺术展览.与此相 反,参与这个项目的艺术家们来自不同国家,但却在德国工作.第一眼看上去,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做出了个人决定,离开自己出 生的国家,而去德国生活.背后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也许是个人原因,也许是 文化上的动力.无论如何,从德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必须得到一个积极的评价―― 有些因为过去参与过一些政治活动而对德国比较信任,另外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 艺术发展可能性也能得到普遍的认可.就像在1918年到1933年那段时间,德国艺 术因为外国艺术家的涌入而呈现出一派繁茂景象,他们使得关于艺术的讨论更具 活力,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这些讨论绝对不会如此积极和激发灵感.为了这次 展览我们挑选了十三位男女艺术家.他们都是具有相同知名度的艺术工作者,这 些人都在德国找到了他们喜欢生活的地方. ??????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很多艺术家自由穿梭在各个不同国家,成为广受欢迎的名 人,他们追随着优质的订单和有利的经济条件,或者作为学习者生活在艺术文 化不断变换的那些中心城市.艺术家比其他职业的人更依赖于通过旅行来提高自 己.佛罗伦萨、罗马、巴黎、柏林、纽约都引起磁石般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因此,跨越国界的艺术家交流从来都不是一件稀罕事.它属于现今艺术世界最为普 遍的日常现象.科学与造型艺术不受限制的国际性可以视为不断前进的全球化的 一个重要特征,而这种全球化则轻易就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特质或者民族国家的兴 趣.1 不过这种一体化进程持续地越久,我们就越能清晰地看到,全球化并不像 长期以来预测的那样会令地区间的差别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别彻底消失,而是恰 恰增强了这种意识:这种差异性是必要的,要提高表现这种差异性的质量.在当 代艺术不同场景逐渐趋同的外表下,各国之间艺术发展情况的差别却凸现出来. 熟悉伊斯兰文化,国际关系的专家巴萨姆・缇碧在一次采访中指出: 全球化创 造出了一个地球村,但是没能创造出一种世界文化.更多地是同时出现了结构性 的全球化和文化的碎片化.……在我的理解中,公民在公民网络的意义上形成了 一种民主的共同特质,他们皈依于政治的文化,无论他们来自于何种种族和宗 教……不会有一种世界文化,因为不同文化的特性会一直存在,这一点绝对不会 改变……

2 歌德以曾对世界文学做过相同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的交流获得了一种活力和政治意义.因为艺术家不 仅让人能在全球看到社会在文化方面的变化,而且必须积极投身于这种发展之 中.他们推动了文化和社会的转型进程,决定了我们这次展览的方案主题:第一,在二十一世纪开始时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