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4-08-15

4 男4女8个子女,因为环境恶劣、父母 繁忙,我们兄弟姐妹都是由奶 妈或保姆带大的,费用由党和 政府补贴. 我是

1945 年出生的,出 生后仅三天,父母就将我交给 了安徽芜湖农村的一个潘姓 奶妈, 每月付给

15 元( 当时 价)费用. 我在潘奶妈家生活 了10 年后, 已经在江苏省水 利厅工作的父母才将我接到 扬州东关街,与生活在那里的 奶奶同住. 说实话,因为从小没有与 父母一起生活,我与父母的感 情很淡,仅仅是见面喊爸爸妈 妈而已. 来扬后,我上了两年 学,但因为读书吃力,后来就 不上了. 小小年纪,我就开始 到一家棉织厂 打工 ,也就 是从厂里拿原材料回家打棉 花绳, 手工活, 赚一点零花 钱.

18 岁后,居委会将我安排 到东关街上一家 民间工艺社 ( 印象名) 上班,具体工作是 刻纸,用专用刀具刻传统的花 卉、人物等. 社里有工人二三 十人,大多是年轻人,待业在 家,由居委会出面将大家组织 起来,自力更生. 由于家庭原因,20 岁以前 的我生活得其实很艰苦,因此, 除了必须的证件照外,我 从来没有进过照相馆, 就连

1969 年结婚都没有拍过结婚 照. 但来年的冬天,单位有位 女同事将其退伍的姐夫所穿 的军大衣、 所戴的军帽带来, 拉起五六个女青年一起到中 国照相馆拍军装照. 我虽与父母感情不深,但 父母的军人形象在我的心目 中还是很高大的,我年轻的那 个年代, 全国流行穿绿军装, 男女老青都想方设法找一套 正宗的军装穿一穿, 很神气, 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女同事 才带来了姐夫的退伍军装拍 照. 当时同去的同事每人各 拍了一张,这张军装照也是我 正经意义上的第一张 艺术 照 ,我一直珍藏着,前几年, 我发现军装照有折痕且部分 掉色了, 于是请人进行了翻 拍、修饰,新照片虽然比旧照 片好看多了,但我还是将原始 的照片保存着,这才是真正的 原汁原味. (老照片线索由皮坊街社区提供)讲述杨 寒 星整 理记 者刘峰生【居 民反映】【居 民烦心事】近日,凤凰桥社区的扬剧票友在社区举办新春演唱会,既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 反映出社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梅天顺仲 冬 兰摄 上灯圆子落灯面 一张老照片 一段难忘事

282 热线

电话:82058080 鸽市何处可 安身 ?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