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4-08-09

三、文革后助学生 回炉 和出国 1966年夏,在我入学研究生不到两年之际全 国开展了那场持续十年的 文化大革命 浩劫. 研究生制度作为修正主义制度被废除,研究生被 认为是修正主义的苗子.64级研究生被迫停课于 1968年 被毕业 ,陆续离校.我最终被分配到 核工业部参加了核武器的研究工作.在 文革 中林士谔先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先是作为 反 动学术权威 被打倒,后又因其父亲为北伐战争 立功而获得的一枚国民党金质勋章被打成 反革 命分子 .造反派打破了他的头,拖着他在操场 上游斗,抄了他的家,把他从2住宅的家里赶到东 南小院的使用公共厕所的简陋平房里住.他的身 体和精神遭受了极大的磨难,他的夫人和孩子也

2015 No.1 All About Systems and Control

25 受到了严重的连累. 1968-1978年我和林先生的联系也就此中断了 10年.虽然离开了北航,但我还是不时地关注着 他的情况.我心里为这样的一位才华横溢,卓有 贡献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感 到痛心.每每想起那段时间林先生的遭遇心里总 不能平静.所以,把那段回忆封存起来,轻易不 敢去触碰. 四人帮 被打倒后,国家恢复了研究生制 度,并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国家政策允许

64、65 级研究生 回炉 . 回炉 的意思是考虑到这 两级研究生当时因 文革 没有读完就离校了, 若本人愿意,则可以回校继续学习,修完全部课 程包括完成毕业论文.开始时我因经过十年,已 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并没有想到要 回炉 .但有一天,在五道口外文书店买书时 遇到了林先生团队中的崔中兴老师,他告诉我经 过十年浩劫,北航被严重破坏,亟待整顿恢复, 希望我这样的人回校.以后林士谔先生又托人转 告了他的住址,让我去看他,也转达了要我回校 的恳切希望.1977年秋,当我走进北航东南小院 林先生简陋的家,看到了林先生夫妇俩,竟不知 话从哪儿说起.经过 文革 的摧残,俩人的身 体都不好了,林先生得了高血压和哮喘,林师母 身体也显得很弱.林先生没有花时间回忆这十年 是如何走过的,他直截了当地表示要我 回炉 到北航完成研究生学业.从谈话中感觉到他对于 文革 后的新时期充满期待和信心,他那 重 振山河 的热情也感染了我.之后,我又去看了 几次林先生,记得有一次还给他送了一兜儿活螃 蟹,他很高兴.在林先生的动员下,我决定 回炉 .当时规定 回炉 也是要经过考试的,而 那时离考试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我除了上班, 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天天开夜车,准备六门考 试的课程,直到有一天累得晕了过去.当时是林 先生那种 重整专业 的决心和信心给了我很 大的力量.这是我第二次考研,这次只知道有不 少人考,当然名额也不止一个,最后考试的结果 是我考了第二名.林先生很高兴我能回来,那是 1978年的秋天. 然而,我的研究生历程注定是如此的不平 坦,刚刚开学没几个月,国家出台了派留学生出 国的政策.建国以来,虽然也派过多批次留学生 出国,但大多是去苏联、东欧等国.当时人们并 不了解西方,并不认为出国到西方有多么好,反 而存在不少疑虑.国家实行在全国进行统一英语 考试,按成绩选拔出国预备人员.当我征求林先 生的意见时,林先生是积极支持的.他给我讲了 他当时出国的故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用了当时 最先进的也是最早的一台模拟机 MIT微分分析 器 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故事说明有必要出去看 看,学习先进的知识.在林先生的鼓励下,我参 加了全国英语考试,通过了.1979年7月至1981年 9月我被派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出国前林 先生给了我他在英国的亲戚的地址、姓名,要我 有困难去找他们,并给他们写了信,要他们照顾 我.我感到林先生在尽力帮助我. 在英国的两年多,除了在业务上的收获外, 我们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到西方世界的 中国学者对西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也使西方人 对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确确实实增进了中国和 各国的友好关系.我在英国的老师,英国皇家学 会会员David Mayne教授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自动控 制理论学者,他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我接触到国际 自动控制界的知名学者,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 推荐我上多种专业课程,替我考虑哪些是我回国 后有用的应该学,甚至连我回国后做什么方向的 研究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我切身感受到出国进 系统与控制纵横 2015年第1期26 修对一个学者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有多么重要. 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