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2014-08-03

电话: 029-87344644 E-mail:grbfkb2008@163.

com 本版编辑: 刘诗萌 版式: 张瑜校对: 桂璐版4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视野社址: 西安市莲湖路

239 号 邮政编码

710003 广告经营许可证: 陕工商广字 01―018 号 华商数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本期零售价壹元 吴宓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而且还写得一 手好旧体诗.在他学诗的道路上, 有四位良师诤 友对他诗艺的日益精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吴宓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是陈伯澜, 陈伯澜 是吴宓的姑丈, 有 《审安斋诗集》 , 崇尚唐诗, 尤尊 杜甫.康有为赞其诗曰: 伯澜诗之雄健学少陵, 绵丽学玉溪, 而神似遗山, 遇合亦同之. 吴宓也 说: 姑丈为诗, 取法盛唐, 直学工部, 参以玉溪. 生平雅不喜宋诗, 晚年偶为之, 仍不类. 吴宓十几 岁时开始从陈伯澜学诗, 深受姑丈影响, 崇唐诗, 不喜宋诗: 宓夙不喜江西派之宋诗 , 步曾主宋 诗, 身隶江西派.而予则尚唐诗, 去取另有标准, 异乎步曾. 其一生酷爱杜诗, 作诗多借鉴杜甫, 也 与陈伯澜的教诲有直接关系.吴宓早期诗歌直白 无隐, 缺乏余味, 陈伯澜力纠其弊.

1914 年6月27 日的吴宓日记记载其写了一首 诗让陈伯澜评阅, 曰: 思想甚发达, 然诗则幼稚. 宜以多读为是. 又曰: 诗以多注则始佳, 贵含蓄 而忌直说. 吴宓虽然当时由于年龄关系, 并不服 气, 在日记中发牢骚: 嗟乎, 余之诗, 意在发抒情 感, 非以诗学诗也. 但也承认: 余学疏力短, 正犯 此病.……后当更力勉之. 后来随着学识渐长, 阅历渐丰, 对于用典更服膺于陈, 说: 于是经义史 事, 遂与我今时今地之事实感情, 融合为一, 然后 入之辞藻, 见于诗章.是故典故之来, 由于情志之 自然, 非待掇拾寻扯, 故典不 累诗而有裨补于诗. 陈伯澜 点评吴宓诗歌, 一贯从严.如 吴宓早期诗作 《秋夜吟》 , 词藻华美, 意境凄丽, 似仿《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 《秋窗风雨夕》 , 颇费了一 番心思, 陈伯澜评云: 语多辛酸, 殊非所宜. 又谓 其为无病呻吟.兜头一盆凉水, 泼醒了吴宓, 吴宓 以后的诗作幼稚有之, 不合诗律有之, 却都出自真 性情, 不再有这类矫揉造作之作了.对于整体尚 不错的诗作, 陈伯澜也尽量指出其不足: 作者古 体, 直摅胸臆, 无格格不吐之弊.但下笔太轻易, 即不免浮冗空滑.须敛才就范, 勿但贪多好胜. 对于写得非常出色的也不吝于赞美之词, 如评吴 宓的 《石鼓歌》 曰: 此首当为古体诸作之冠. 饶麓樵于吴宓有更多鼓励之词.如评其 《论 诗绝句》 云: 清炼工腴, 情韵不匮.加以深造, 定 当树帜骚坛. 评 《喜雪》 云: 胸襟气息, 自尔不 凡. 这些鼓励对于青年吴宓而言, 弥足珍贵, 增强 了他在学诗道路上勇攀高峰的信心.饶麓樵也不 时指出吴宓诗歌的不足之处, 如评 《清华园词》 : 规模壮阔, 步骤井然.但造句炼字微嫌未合, 想 系急就之故. 他还多次提醒吴宓要细心揣摩前人 诗歌的优长之处, 加以学习. 吴芳吉是吴宓的同学, 与吴宓并称 两吴生 . 吴宓自谦自己的诗歌不如吴芳吉.吴芳吉总是直 言不讳地指出吴宓诗歌的弊病, 在 《读雨僧诗稿答 书》 中说: 如 '

未能入世先遗世, 岂必触机始悟机'

与子美 '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 '

桃花 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百鸟飞'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