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4-07-31
报纸采编部:

85655882 85320019 期刊部:

85320746 新媒体电视部:85320750 产业发展部:

85654983 经管部:

85320758 总编室:

85550451 编审: 李素梅 责编: 王亚男 美编: 程茜2015年9月8日4编审: 李素梅 责编: 王亚男 美编: 程茜2015年9月8日4编审: 李素梅 责编: 王亚男 美编: 刘洋 2015年12月8日4煤海副刊 mei hai fu kan 从儿时到现在, 数不清穿过多少鞋子了.

但它们 在我心中的地位, 都抵不过那双极普通的草鞋. 小时候, 我家

8 口人, 只有父亲一人挣钱, 生活极 度困难.每年分的那点口粮, 不几个月就吃完了, 余 下的日子主要靠父亲没日没夜地打零工维持生活. 直到上小学三年级, 我都没一件像样的衣服, 也没鞋 子穿.因此, 我特别盼着过夏天, 因为夏天不穿鞋子, 也可以同其他孩子一样赤着脚随心所欲. 可季节一如既往地变换着, 转眼间, 冬天就来了, 我依然赤着脚去上学.一位本家大爷可怜我, 给了我 一双本家哥穿过的黄胶鞋.据说那鞋还是大爷当兵 退伍时从部队带回来的.鞋子四面开口, 用针线难以 缝合, 鞋前头更有被脚趾顶破的两个大洞.其实, 穿 那鞋子跟赤脚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论走在上学的路 上, 还是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穿着单薄的我都被冻 得瑟瑟发抖, 脚丫更是针扎般疼痛难忍.我羡慕其他 同学, 常常想象别人鞋子的温暖, 盼着有朝一日自己 也能穿上鞋子. 忽然有一天, 学校召开全体学生大会, 表彰在勤 工俭学中割猪草、 拾粪便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品有两 样: 一是书包, 二是用蒲草编的棉鞋, 两样任选其一. 我高兴极了, 因为我也是受奖励的学生之一.当老师 喊到我名字时, 我呱嗒着那双破鞋一溜烟儿地跑到跟 前, 心中怦怦地跳个不停.我很难用词语来形容当时 的心情, 只记得来到跟前, 看看草鞋和书包, 不知选什 么好, 竟兴奋得有些惊慌失措.书包, 一直是我想得 到的, 都上三年级了, 我一直用塑料袋装书.可低头 看看脚上的鞋子, 内心矛盾极了.我想到了我的小伙 伴, 他们穿着鞋子该是多么温暖惬意.他们可以在秋 高气爽的天气攀石崖、 越荆棘地到山梁上摘野枣, 可 以在隆冬踩着吱吱作响的积雪堆雪人、 打雪仗.而我 不能, 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更何况, 现在我 的脚又痛又痒, 脚趾冻得像红水萝卜一般.鞋子, 正 是我所需要的啊!犹豫再三, 最终我舍弃了书包, 选 择了自己最需要的奖品――一双用蒲草编的鞋子. 我激动地拿着草鞋一口气跑回家, 将草鞋递到母 亲手上, 用兴奋得变了调的声音说: 娘, 学校发的, 我 有棉鞋了! 看着我高兴的样子, 母亲一下将我搂在怀 里.看见母亲那久违的笑, 一抬头, 泪水滴在了我的 脸上、 手上, 更滴在了我――一个十岁孩子幼小的心 里. 当天晚上, 在昏暗的灯光下, 母亲一针一线地用 那双胶鞋底裱好了那双蒲草鞋.几天后, 意外的, 母 亲又用旧布为我缝了一个新书包.那是我一生中最 难忘的日子, 双喜临门的我高兴得几近疯狂.于是, 在那个寒冷的季节里, 在凛冽的北风中, 我这个一朝 遂愿的孩子, 便背着母亲为我做的书包, 穿着母亲为 我裱好的蒲草鞋, 在雪地上, 在伙伴面前, 趾高气扬地 走去走来.那种喜悦和骄傲无以言表, 虽依然近乎赤 脚光背, 但温暖却从头到脚. 冬来了, 我的城开始有雪, 纷飞的雪花, 飘过季节的门扉, 让一地相思落入东窗, 惊醒了季节的初妆. 向晚的风吹来几许寒意, 空气中难闻桂花的清香, 落幕的阳光有一些苍凉, 掠过大地恋恋不肯离去. 站在季节之外, 心海微澜, 突然很怀念从前的时光. 你清澈的眼眸, 曾穿过岁月的迷茫, 让我的世界没有落寂和忧伤. 虽然那些曾经, 隔着光阴的漫长, 但划过掌心的美好, 已然被收藏. 季节总在不动声色中更替, 相思渡口, 可否道一声别来无恙? 那些漫过岁月风烟的故事, 已被光阴婉转成歌, 所有的来去不言感伤, 人生这般山高水长, 若曾比肩, 便是暖意. 在冬的门槛, 回望 当时光斑驳了想念, 日子, 就在辗转中匆匆而过, 心绪, 已然在心中结成了网, 丝丝缕缕, 诠释着无言的情怀. 有月的夜, 我凭栏仰望, 却总能看见寂寞在那里叠放. 那一{月光下的繁花似锦, 是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从来不曾想起, 却也从未忘记, 就那样幽居在心底, 别人进不来, 你也出不去, 有些沧桑收藏久了, 也会生出美丽. 端坐于冬的门槛回望, 光阴中难寻曾经的花红柳绿, 只剩下记忆的残香, 和散落的字迹, 让我在薄凉的日子, 拥着往事取暖. 曾经, 不管风起雨落, 随着风的脚步, 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而今, 秋华落尽, 初雪莅临, 所有的浮华, 都成了一抹风月. 岁月清寒, 终需一杯茶来安暖, 那么, 我愿意在那个落雪之夜, 安静地, 围一炉红泥小火, 泡一壶清茶, 等一位故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 蜂窝煤是平常百姓家生火 做饭的主要热源.圆圆的腰身, 中间均匀地留着一圈 圈空洞, 外表看起来像个 黑藕 . 那时, 我们一家住在镇上, 旁边有家煤店, 专做蜂 窝煤.一年到头, 我家总要烧上千公斤的蜂窝煤.煤 在搬运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破损, 碎煤积累多了, 就在 杂室里堆成了像小山似的煤包.父亲便利用周末的 时间, 从朋友家借来做蜂窝煤的工具, 自己做蜂窝煤. 那工具是在圆铁筒里焊十二个铁杆, 铁杆上套一 块四至五分厚的铁板, 铁板上均匀分布着十二个圆 洞, 铁板中央再焊一根10公分的铁棍, 铁棍穿过铁筒 外的铁管, 上面再用螺帽固定.做蜂窝煤时, 只需两 手转动铁棍上的小铁片, 一个圆润乌黑的煤球就做成 了. 做蜂窝煤是个力气活.父亲往往不让我们哥仨 插手, 怕我们光顾着好奇误了学习.那时, 我已上了 初中, 长得人高马大, 自觉做蜂窝煤不在话下.有一 次, 趁着父亲正在给煤淋水的当儿, 我蹑手蹑脚地提 起煤具, 学着父亲的样, 重重地在一堆湿煤上顿了两 顿, 然后, 用劲一摁棍上的小铁片, 一团干湿均匀的新 煤球就在我手中诞生了.不想, 一会儿就被父亲发现 了, 他扬起手刚要呵斥我, 一低头又看见了地上我刚 做好的蜂窝煤, 高扬的手便放了下来.转而和蔼地对 我说: 先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我才让你做煤球.要是 整天想着做蜂窝煤, 不好好学习, 长大了就不会有出 息. 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 更想在父亲面前显示我长 大了, 我把父亲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时时鞭策自己. 慢慢的, 我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父亲看着他的激 将法奏了效, 对我做煤球也就网开一面.渐渐地, 父 亲由台前退到了幕后, 我就当仁不让地担起了家中做 煤球的担子. 有一次, 我和邻居王叔叔同一天做煤球, 半途突 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把我们两家刚做好的煤球都淋得 七零八落.掌灯时分, 王叔叔敲开了我家门, 尴尬地 搓着两手说: 煤全给打湿了, 连做饭的煤球都没了, 能不能借我两块干煤球? 其实, 我家也没干煤球了, 可父亲丝毫没有犹豫, 夹起灶膛里的热煤球就送给了 王叔叔.那晚, 我们一家只是把中午剩下的面条热了 热, 简单地对付了两口.我怪父亲不该把热煤球借给 别人, 可父亲却告诫我说: 送人一团煤球, 就是给人 一个方便, 大家都是邻居, 相互照应, 就多了一份温 暖. 后来,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我家不再烧蜂窝煤 了.但每每看到那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煤球时, 就会想 起父亲当年那些善良的举动, 他那朴实的话语依然强 有力地敲打在我的心房上…… 春夏秋冬, 四季更替.无论哪个季节, 都会有人 喜欢, 也有人讨厌.对于冬天而言, 亦不例外.喜欢 冬天的人, 觉得冬天最美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