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2014-06-02
康健园 责任编辑∶殷健灵 视觉设计∶叶聆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

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2

8 8 投稿: y j l @ w x j t . c o m. c n 读者来信: d z l x @ w x j t . c o m. c n B

6 2

0 1

3 年4月15日星期一 心理 ・ 调查 / 从呱呱坠地开始, 一个新生命就开始了 对周遭世界的探索.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已 经不像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可以自己走路, 自己触摸感兴趣的东西,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 世界充满着好奇, 求知欲旺盛, 愿意积极探 索世界, 在探索中学习、 了解这个世界. 根据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理论, 这个阶段的儿童 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 更 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 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 想, 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 家长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接触一些新鲜 的、 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是有益的, 但是一切 应以发展兴趣、 培养习惯为先.可以尝试让 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知识, 比如艺术、 体育、 语言等方面, 从中发现孩子的喜好, 并加以 定向培养, 而不是一味地求多求全, 盲目地 追求 "量" , 反而可能牺牲了孩子宝贵的好奇 心. 俞h怡提醒说: "家长对孩子基础教 育的培养应摒弃功利性.纵观国外的教 育, 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学龄儿童的教育 中都有一些生活技能的内容, 例如野外求 生技能、 急救技能、 针对男孩子的日常小 家电的知识, 针对女孩子的家务内容等, 这 些内容是对一个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 这 些虽然无法区分出哪些孩子更聪明优秀, 但却能提高一代人面对突发状况和生活困 难时的应对能力. 我们的教育, 尤其是很多 艺术科目的考级, 带有太多的功利性.这 样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方面, 目 前看来新潮的科目也许等孩子长大了就 成了夕阳产业甚至都不复存在了;

另一方 面, 灌输给孩子功利的观念, 只学习那些 产生效益的内容―― ―比如可以为升学加 分的科目." 如今, 求职要写简历, 升 学也要准备简历, 只是, 当这 份内容丰富的简历的主人是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时,你的脸上 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尚未走进 小学的孩子们早早地被家长送进 一个个学习班,当成某些科目的 "专业选手" 来培养, 并参加考级、 比赛.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成为很多家长的理由, 可是, 另有 一些藏在背后的理由,也许家长 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当他们用 各种学习班塞满孩子的时间 表时,他们是在缓解自己的 焦虑. 近日在网上热传的一份升小学的幼儿园 简历秒杀无数大学生白领这份简历逻辑 清晰涵盖教育经历课外学习体育运动特 长参赛及获奖情况等里面提到 !"#" 年开 始学习瑞思课程已完成 三 阶段学习进入 ,- 课程除此之外还学习了 钢琴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老师一对一授课更 厉害的是体育 这位小朋友学习了轮滑冰 球武术等获得多次奖励特长方面热爱体 育喜欢钢琴喜欢思考喜欢舞蹈会写 ./" 多个汉字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等 (来源: 重庆商报) 采访朱砂专家支持俞h怡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心理学硕士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咨询师邵U颖澳门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全职咨询师"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是如今 许多父母的焦虑所在.可是,什么是 输? 什么是赢? 一切还没有开始, 一切 都还在原点何谈输赢?当抱着望子成 龙、 望女成凤的期冀, 把孩子的时间塞 进一个个学习班的时候,很多父母并 不清楚自己塞给孩子的,是不是孩子 想要的. 于是,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 的抱怨: "我努力赚钱,给孩子请最好 的钢琴老师,给他买最好的玩具…… 可是他就是和我不亲.他到底想要什 么呢?" 对于这些搞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到 底要什么的家长, 邵U颖的建议是, 要 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 沟通, 倾听 孩子的想法.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 情境, 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 嘴里嘟嘟 囔囔的, 谁也听不明白他在表达什么, 可是,把他抱在怀里的妈妈就能明白 孩子在讲什么.这是因为妈妈和孩子 有足够的时间相处, 在这样的相处中, 培养出了妈妈的敏锐性.她能知道孩 子在表达什么, 想要什么." 曾有一对外国父子特别打动邵U 颖, 那个孩子年龄很小, 他趴在地上玩 玩具. 人高马大的爸爸见状, 也和儿子 一样趴在地上, 陪他一起玩. "你不和 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上,怎么能知道 他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 邵U 颖说,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和孩子说 话的时候, 不妨常常蹲下来, 让自己变 得和孩子一样高, 在同样的 '海拔' 上 对话, 可能效果会更好." 当家长们忙着把还在幼儿园的孩子送去 各种兴趣班、 学习班, 以及参加各种考级、 比赛, 在孩子们疲惫的小脸上, 我们看到的却是 家长的焦虑. 俞h怡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 "我们也 不想让孩子上这么多的班,但是别人的孩子 都在学, 我们家孩子要是不去学, 将来孩子落 后了会埋怨我们的." 在俞h怡看来,这些抱怨中透露出的是 家长希望自己成为 "好父母" 的自我要求, 是 家长 "超我" 的一部分, "通常这些家长的确是 很尽责的父母,他们希望给孩子好的物质保 证, 希望扮演好自己为人父母的角色, 正因为 希望自己是个 '尽职尽责的好父母' 的潜在焦 虑, 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他们在不赞成的情 况下还是无奈地为孩子报了各种班. 其实这不是在为孩子好,而是为了他们 自己." 还有一类家长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有过某些缺失, 或者是在现今的生活中遭遇 了不如意的境况, 他们自己进行了错误的归 因, 比如认为自己当年如果多读点书有更高 的学历、 多考一些资格证书等, 情况就会和 现在不一样.他们为了补偿自己的缺失, 而 寄希望于孩子, 通过孩子来补偿自己的心理 缺失. 邵U颖则提醒说, 双休日, 家长忙着把孩 子送去一个又一个兴趣班,交给这个那个老 师教导,是否无形中推卸了自己为人父母的 责任? "年幼的孩子需要的是和父母在一起, 父 母的陪伴、抚摸,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 的." 在澳门求学、 实习的时候, 邵U颖发现, 在那里,会送孩子去参加学前班的大多是中 国父母,外国父母更多的是会和孩子一起玩 耍, 比如踢球.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需要的是 社会化,是要学习怎么和其他人打交道.但是, 在各种学习班里, 都是把孩子当成 '专业 选手' , 学习各种科目.如果这种学习的压力 过大,可能会磨灭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 性." 邵U颖说. 基础教育要摒弃功利性 给孩子报学习班缓解的是家长的焦虑 蹲下来和孩子 沟通更有效 孩子的简历写满家长的焦虑 插图 孔雀 专家调查档案 事件回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