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4-02-17
我是一台小长网纸机,身长

4 m,身宽

82 cm,抄宽只有22 cm,从头到脚,调浆池、 流浆箱、网部、压榨、干燥、卷取一样都不 少.

别看我的身量小,本领可不小,我能用 于纸张的连续抄造,还能实现表面施胶操作, 是模拟工业化生产的试验型长网纸机. 1957年,我从遥远的德国来到位于北京市 朝阳区光华路的造纸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有限公司之前叫轻工业科学研究院制浆造纸研 究所) ,从此安家落户.在我的记忆里,和我 一起来的还有瑞典的电热回旋式碱法蒸煮锅、 纸页成形器、湿浆解离器……我和同伴们被安 置在小厂房里,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 着参与到当时火热的研究试验中. 1978年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岁月,国家开 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造纸所回归了轻工 业部,并且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 大会奖,这里面就有我的贡献.那个时候,造纸所 是事业单位,是大家公认的理想型、 "高富帅" ,很 多人都争着进入这个科研机构.每天陪伴我的有业 务精深的科研人员,他们会因为一个技术配方的小 小调整而不厌其烦地反复试验;

还有进行具体操作 的工人师傅,完成一天的任务后,他们哪怕再疲惫, 也会把我擦拭的干干净净,每一个零件都闪闪发光. 那时,我已经从小厂房搬到了院子里新盖的科研楼 里,还专门配备了一名工人师傅.20世纪80年代信 息还不发达,科研人员把国内外的专业书籍当成宝 贝,每天傍晚,科研楼的楼道里都会响起他们的脚步 声,大家利用休息时间来办公室加班,或研究,或学 习,时间长了,我从脚步声就能分辨出他们:这个脚 步轻轻的是赵璜高工,那个脚步匆匆的是叶惠莲高 工,这个步履沉沉的……是叶f高工! 时间推移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造纸所启用了 "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的新名称.1999年这个 记忆犹新的年份,造纸所作为242家院所之一,首先 进行改制,由原本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型科研机 构,并入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就像一个原本无忧无虑 的孩子,突然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被匆匆推向市场, 接受残酷的竞争洗礼.还记得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交 头接耳,担心着自己的职业未来;

也有一些人以为造 纸所会一蹶不振,纷纷离开各奔前程;

但是有更多 的人留了下来,认定造纸所不会消沉而会勇往直前, 不忘初心奋力行 ―― 一台纸机的自述 刘若冰 曹春昱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院所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莅临视察

200 mm 长网试验纸机

19 选择和造纸所并肩作战.那个时候,刚刚上任的所 长――年仅39岁的归国博士曹振雷压力特别大,他说: "每天一睁眼,就是想着数百人的吃饭问题. "有 时候, 试验室的门开着, 我从里面能看到他眉头紧锁, 步履匆忙.我热切地想跟他打个招呼,但是他根本来 不及看我一眼. 1999年10月13日,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邹家华来造纸所视察工作.记得他站在我的身 边,稍微有些严肃地问曹振雷所长: "你们研究所的 任务是什么?"不等我支起耳朵,就听到曹振雷所 长斩钉截铁的回答: "是创新!"邹家华副委员长满 意地笑了,他挥笔写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突破老框、永远创新"的题词,这幅墨宝留在了造 纸所,也激励着纸所人抓住机遇,咬住创新,坚持 以科研开发为本,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经过大家 的不懈努力,造纸所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从1999 年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