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3-12-05

但对于另外一个群体来说, 三线建设它不仅是一段往事、 更是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对于共和国来说, 三线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时 代、 一个战略、 一群人、 甚至一座城市的代名词, 更被誉为我国工业布 局的一次乾坤大挪移, 被称为工业化的一个特殊标本!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 一句评语很是中肯: "三线建设, 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 " 对德阳而言, 这笔遗产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从物质角度而言, 德阳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小县成为中国重大装备业制造基地, 成为一 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正是三线建设催生和加速了这座工业城市的 进程和发展, 德阳也正是因为东电、 东汽、 二重三大厂为代表, 金鑫公 司、 西南重型机器厂、 德阳水电发电设备厂等企业相继动工,它们的 迁入才支撑了这座移民城市.可以说, 三线建设是德阳的立市之 本.从精神层面说, 1958年, 当宝成铁路正式通车, 一时间, 全国各地 多少热血青年, 他们或从东北的富拉尔基、 哈尔滨、 长春, 或是上海、 江苏、 山西, 或是陕西、 重庆等地, 携妻带子或同学相伴, 亦或只身一 人, 随着三线建设的大迁移来到德阳, 不论他们是否清楚自己将面临 的生活环境如何, 然而报效祖国的激情、 对组织安排的服从, 使他们 义不容辞踏上了这趟列车.是他们, 在德阳唱响了一部多语言、 多声 部的三线建设之歌! 历史峥嵘, 时代足印.历史需要有人去提及、 去怀念、 去记忆! 谁来记录?如何记录?为了抢救和挖掘这份宝贵的遗产, 市政协文 史委开始了德阳三线建设口述史的记录整理工作.2017 年初, 德阳 市政协文史委开始寻找访谈对象, 策划 《三线建设口述史》 的结集事 宜, 2017年10月开始, 文史委组成了由我市作家、 媒体记者、 文史爱好 者和政协委员的文史研究员采访队伍, 多次集体深入我市的三线建 设企业访谈, 涉足二重、 东电、 东汽、 东工、 金鑫公司、 安装公司、 耐火 材料厂、 什邡钻采厂、 四川玻璃纤维厂等十多家三线建设企业, 希望 藉此对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以及被这个群体所影响的地方经济、 文化、 社会形态的历史做出探知. 剥开记忆总会触动心底那份爱与痛, "三线人" 这个名字提起来多 么光荣, 又是多么五味杂陈, 这也只有全国四百多万三线人才有深切感 知.许多口述人回忆当年初来乍到时, 他们要面对生活用品短缺、 交通 闭塞、 水电不通、 蛇虫出没、 精神生活匮乏、 恋爱婚姻困难、 无法照顾家 中长幼等等困难, 对此他们也曾苦闷迷茫.但是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乐 观进取的革命精神让他们不懈地与困难作斗争, 从零开始, 铺路修舍、 引水通电、 造学校、 造医院, 建厂投产, 在艰苦的环境下实现生产发展. 在当时那浩浩荡荡 "备战备荒为人民, 好人好马上三线" 的历史 背景下, 这个群体大多数人怀揣报效祖国的激情来到德阳, 从此这些 来自全国各地约

7、 8万人的群体便被打上了 "三线人" 的烙印, 有的再 也没回去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故去, 那些故去的, 墓碑就在德阳 这块土地上.而且他们的子孙也已经成为了德阳的建设者, "献了青 春献终生, 献了终生献子孙" 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他们中的多数人 或许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但他们都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 上无私地奉献了最美好的年华. 历时半年, 德阳市政协文史委组织访谈三线建设亲历者的人员 达70多人, 这些访谈涉及普通生产一线工人, 技术员、 供销员、 有检验 科长、 人事科长, 有书记、 厂长, 甚至职工医院院长.还有的因年事已 高, 遗憾地只留下录音采访就悄然离世.几十年过去, 那黑白照片里 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如今都已头发花白步履蹒跚, 让人感叹耄耋之 年的岁月沧桑, 这让我们更想走进他们的过去, 聆听流淌在他们身体 里的那段历史.他们的回忆中有自己亲历的重大事件, 有平凡工作 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历史的细节在当事人的缓缓絮语中扑面而来, 不加雕琢地真实打动着人心! 岁月虽已远去, 但那一个个平凡的、 个性的、 生动的、 原生态的故 事是依旧那样鲜活而感性!像这样的一群人, 在祖国三线建设中还 有很多, 他们曾用最平凡朴实的故事构建了我们的历史、 城市和生 活, 之后便默然隐去.但历史是明天的依据和支撑, 无疑他们值得被 看见、 被倾听、 被记录! 往事并不如烟, 三线建设者渐行渐远的激情岁月后, 留下的是一 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 工业遗迹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记忆, 在这 些尘封的记忆里, 铭刻着那代人曾经的欢笑、 眼泪和追求, 那些斑驳 的墙壁、 沉睡的机械, 无不印证着往昔岁月, 在繁华褪尽之后, 成为了 德阳这座城市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往事并不如烟―― 《 铭记・63 位德阳三线人口述史》诞生侧记王叙融 德阳三线人口述史 部分采访者手记 四川省建筑工程机械厂. 以上图片均为书中插图 20世纪70年代东汽厂大门. 1969年修建川纤政工部. 东汽厂筹建时职工住宿和办工的地方. 1958年在农田中树立起德阳水力发 电设备厂厂址的测绘标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