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3-10-29
学人

7 主编: 刘丹 编辑: 杨琪 校对: 么辰 E-mail押dliu@stimes.

cn

2015 年5月11 日 星期一 Tel: (010)

62580715 团队 为什么要申请专利 对于专利, 很多研究者都有微词, 除了 评职称、项目结题以外不知道专利有什么 用, 每年还得花钱养着, 真遇到侵权的, 请律 师也得花一笔费用, 输赢还不一定, 即使赢 了也未必能赔什么钱.因此, 很多人要问: 为 什么要申请专利? 我先和大家说说什么是专利. 法律上的定义就不用说了, 大家在网络 上随时可以找到, 我只想说我从业多年以后 的感悟. 我的理解是:专利 / 知识产权是话语 权, 是用来证明某项技术、 某种产品、 某项设 计专属于权利人的道具, 是用来将他人限定 在权利范围外的栅栏, 是用来不允许他人抄 袭的工具. 既然专利权有上述的作用, 那具体到大 家的工作或生活中,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对个人: 名、 利可兼得 首先专利权可以用于以下几点: 评职称 与用于完成项目结题指标;

有意无意可以体 验到的: 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以及作为晋 升的软实力. 相对比较陌生的, 其实也是申请专利最大 的作用, 是专利中的发明人, 享有专利技术使 用后的利益分享的权利,即当你申请了专利, 原创技术是你的, 一旦这个专利产生了经济利 益, 你是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的. 《专利法》 及 《实施细则》 有明确规定, 发明人享有利益的比例.因此, 华冰明确地 告诉你: 申请专利, 是有可能获得真金白银 的实得利益的. 对研究所或企业: 保值及增值的手段 专利权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员工在 研究所或企业的物质条件等环境下创造出 来的无形价值, 研究所或企业的价值, 是有 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总和, 因此, 无形资产 的价值将直接影响研究所的总价值. 对于著 作权等无形资产, 无须注册即可享有.而对 于专利、 商标等无形资产, 需要通过申请、 注 册等通过行政审批后方可获得, 如果不申请 专利, 很多无形资产将没有机会呈现, 总体 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另外, 对于任一个团队, 员工离职、 退 休流动或死亡等都是正常的,其熟知的技 术都有可能带到其他团队被复制,但如果 已经在原团队中申请了专利,其专利权属 于原团队所有,团队可以因为专利申请而 减少公司因员工流动而造成的损失,团队 的价值也会保值. 事实上, 通过团队的知识产权获利的例 子很多, 比如 Rockstar 集团 (包括苹果、 微软、 移动研究和索尼) 以45 亿美元收购北电 网络的

6000 项专利组合,北电网络因为专 利收获

45 亿美元;

还有,谷歌据报道斥资

125 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

17000 项专 利组合, 如果没有这些专利, 摩托罗拉可能 根本就不会被谷歌收购. 上述案件说明, 专利的价值对于团队尤 其重要. 对国家: 促进经济增长的保障 专利权是有地域性的, 但公开的技术却 全球共享.中国的产品对外出口, 如果不在 出口国家申请专利权保护, 在国外被人模仿 是没有办法维权的,很难在国外打开销路, 专利在此过程中是维权的工具.而外国进入 中国的产品,如果我们在中国有专利权, 他 们也很难进入中国, 可以保证国有产品和技 术在市场上的份额. 专利权是保证国有创新获得相应经济 回报的有效手段, 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有 利工具. 有人说, 我就按自己的思路做自己的产 品, 别人如果要抄就让他抄去, 我不介意, 专 利申请太麻烦, 我不想申请.那么, 这样的处 理方式有什么风险呢? 答案是: 你有可能没法持续按自己的想 法做自己的产品了. 为什么呢?因为别人会申请专利.专利 审查时的依据是文献或专利的记载, 不会有 人去审查现实生活中的产品和设备等内容. 因此, 即使你已使用该产品, 依然不影响审 查员会给专利申请者授权. 而要想利用你已 提前使用该产品或技术来诉专利权无效, 其 难度相比于申请专利已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 作为专利行业的忠实粉, 我还想 告诉大家, 申请专利有一个特别大的作用在 于,可以利用专利吸引资本持有者的注意, 增强资本投资的信心.对于投资人来说, 如 果一项好技术不仅有较好的市场、 而且有较 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无疑会增强其投资 的信心, 从而促进创新进入市场, 获得更好 的利益回报.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 新的时代,利用专利保护好大家的创新, 是 专利从业者的职责和义务. 华冰聊专利 杂谈 不设目标是教育的唯一出路 姻徐耀 事不关心, 关己则乱.这句话用在人们对待 教育的态度上再适合不过了. 国家希望通过加强教育为民族复兴培养人 才, 家长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过上体面富足的生 活.为此, 教育理念花样翻新, 种种国产的、 舶来 的教学方法轮番上阵, 中国的孩子们做了六十年 的试验品, 可是也没有出现几个杰出人物.因为, 全社会都忘记了一件事, 教育过程必须和人的智 力发育过程匹配, 也必须和文化传统匹配, 这适 用于所有人. 有史以来数千年, 人类的智力水平其实并未 得到显著提高, 只是由于知识积累, 现代人貌似 比古代人更聪明, 这只是假象, 因为人群中出现 杰出人物的比例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因此, 教育 就应该有长期不变的规律,主要体现在认知培养 上.不能说现代信息爆炸了, 人的认知过程就变了. 人生下来吃母乳, 什么时候加辅食, 什么时候断奶, 什么时候学习说话, 什么时候接触艺术, 什么时候 培养逻辑思维, 都有基本的时间规律.现在的教育 总是试图突破或者忽视这个规律.比如写作文, 小 学三年级不应该学习写作文, 而应该把词汇和造句 基础打好, 五年级以后再学习简单写作, 正式培养 写作应该放在初中. 现实如何? 汉语词汇掌握不足, 句式变化能力不足, 直接写作, 属于无本之木, 难怪 现在中国人的中文水平那么差!可以说是中华文明 诞生以来最差的时候.再如, 现在绝大多数高中都 要在两年内把课程学完,高三专门用来做题备 考, 这种方法是把人当作反刍的牛羊了, 先把草 料 (课程内容) 塞进去, 再吐出来慢慢咀嚼, 这完 全违反人类的认知过程. 既然人的生理决定了教育必须遵循基本规律,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要拔苗助长?因为现在的教 育预设了具体目标.什么目标?过去是又红又专的 人才, 现在是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或者培养大师之 类的目标. 举个例子, 云南西双版纳把很多原始森林 砍了种植橡胶树, 目标就是割胶, 那能指望橡胶林里 产生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参天巨树吗?一旦有了具体 目标, 教育就会舍弃顺其自然的原则, 被教育者就会 削足适履地配合这个目标,这样就会限制多样人才 的产生.现在的基础教育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上大 学, 而且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