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3-08-12
为什么 送法上门 ? 苏力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一个 下乡收贷 的案例, 对 送法上门 这一普遍现象作出分 析.

送法上门 是国家司法权力在边缘地带试图建立自己权威, 使国家的秩序得以 贯彻的一种努力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国家虽已建成,但在许 多局部地区尚未实现 ,这是法制未能在农村落实的原因之一 . 一 、问题和材料 本文研究的是我们在农村基层司法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即: 司法下乡 或 送法上门 .尽管送法上门并不仅仅限于农村, 但本文分析将限定于农村.用作具体分析的 个案材料是强世功、赵晓力和贺欣

1996 年底在陕北农村调查时参与观察的一起法院下乡依法 收贷的案件.对这一收贷案, 强世功、 赵晓力已利用了其中部分材料各自作出了相当深入和富 有新意的研究,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强世功 、 赵晓力, 即出) .但我的关注点并不是这一案件 本身 ,而是 下乡 这一普遍的 、 习以为常的,以致无人提问的现象 .借助于这一案件仅仅是为 了使本文的分析有所附着 ,不致过于空泛.因此, 我还利用了强、赵二文中未予以利用或公布 的一些背景材料 ;

同时,为了避免 解剖麻雀 必定具有的令人怀疑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问题 ,我 还利用了我们在湖北省对基层法院法官的一些访谈材料,以及一些社会常识. 为了便利读者阅读本文, 我先将此案前后的经过作一大致的介绍 ,细微之处将在后面分析 时予以点出、 补充和展开 .案件的大致状况如下: 陕西北部靠近沙漠地带某乡的一位农民大约在

10 年前向镇信用社贷了一笔

200 元的款 , 期限

3 个月 , 但一直未还.信用社几次托人捎话, 也曾当面催要, 甚至上门催款都没有结果 .

1996 年, 在地区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加强 依法收贷 的促动下, 信用社向乡派出法庭提出 诉讼请求 .派出法庭庭长因此带着信用社下乡收贷,他们不仅从县农工部租了一辆小面包车 , 而且请了派出所的民警, 以壮声势 .调查人强、赵、 贺三人碰巧得以随行 .到了该村,法庭庭 长决定先找到该村干部, 由村干部领到借贷人家 .借贷人外出放羊 ,村干部因此去找借贷人 . 原籍陕北的调查人之一的强曾心存疑问 : 是否村干部会通知借贷人躲起来.但事实上没有 . 借贷人回来之后 ,请诸位上炕就座 ,且不用脱鞋( 不脱鞋显示了对 客人 的尊敬) ,接着烧水、 泡茶、 进烟;

当得知调查人的身份时,自称 大跌面子 .随后, 在炕上 开庭 , 信用社和法院首先 声称借贷人以前另有一笔借款未归还;

借贷人称已归还 ,并有某某人作证( 后来的补充调查发 现,确实已还) .法院对此案也不再深究 ,转而追问这笔贷款为何不还.借贷人除了言无钱以 及其他借口外, 还称民间流传 : 到1997 年底, 所有欠政府的贷款都会取消.法院批驳了这种流

45 本研究是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基层司法制度和及其运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 社会学研究

1998 年第

2 期言,声称这一次是 依法收贷 ,本金

200 元加上

10 年的利息 ,共700 多元, 再加上这次下乡所 用交通费 、 诉讼费各

200 多元 .借贷人声称无法还这么多钱 .村干部此时发言 ,首先批评了借 贷人, 随后在未同法院以及营业所商量的情况下 ,自作主张地要求借贷人及时还上本息, 诉讼 费和交通费就免了, 由他自己 给你顶这个人情 .对此 ,法庭庭长并不反对 ,反而说 ,这是调解 的办法 ,没有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