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3-07-18

3 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地下热水资源 3. 3.

1 奇村地下热水动态分析 选取奇 村Q

3、 Q67 两热水井1997―2009 年11 年的埋深、 水温年平 均值资料, 作出相应过程线曲线图进行分析. 见图

1、 图

2、 图

3、 图4.埋深、 水温年内变化特征: 埋深、 水 温动态变化基本一致, 即水温是随着埋深的升降而升降. 年际变化特点: 从过程线可以看出, 水温、 埋深整体呈衰 减状态,

1997 -

2009 年Q3 热水井的水温累计下降 4.

30 ℃ , 埋深累计下降 5.

40 m, Q67 热水井的水温累计下降 9.

80 ℃ , 埋深累计下降 3.

84 m, 有时虽有回升, 但不能恢复. 整体上看奇村的热水井的水温和埋深都在逐年下降, 主要 与人工开采有关, 如果不加限制, 任其发展下去, 久而久之, 不 仅是水温和埋深下降问题, 这些热水井的开采费用将大幅度增 加, 最后这些热水井有可能枯竭, 尤其可见, 我们不要认为地热

5 3 第33 卷第6期地下水

2011 年11 月 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大幅度开采, 应采取措施对地热资源进行限制性、 保护性开采. 3. 3.

2 限制和保护性开发地下热水资源是特有的地理环境 决定 山西省属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陆省份, 远离海洋, 且有 太行山屏障, 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 征, 十年九旱 , 全省水资源严重缺乏, 大部分地区工、 农业生产和生活 主要靠地下水资源, 植被严重不良, 不管是水资源还是植被, 一旦曹到破坏就不能恢复.而地热资源如果过量开发就会 带来的自身的一些环境问题: 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 破坏自然 景观;

热水中一些有害气体、 放射性物质随同流体进入地面 空间, 对大气造成污染;

化学成分复杂的地热水利用后直接 排放, 也会侵蚀土地、 污染水源、 破坏生态平衡等.另外, 地 热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 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 学环境条件 下形成的, 由于埋藏深, 补给途径远, 再生能力弱, 其资源量是有限的, 并非取之不竭, 只有做到有计划保护 性合理开发利用, 才能防止盲目、 无序、 随意开采造成资源浪 费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 防止地热资源的快速枯竭. 图1奇村 Q3 年平均水温曲线图 图2奇村 Q3 年平均埋深曲线图 图3奇村 Q67 水温年平均曲线图 图4奇村 Q67 年平均埋深曲线图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 1) 山西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南部地区多于中、 北部 地区、 盆地平川区多于山区, 人工揭露的多于天然出露的, 中 低温的多于高温的.从热水的矿化度、 硬度、 pH 值、 所含离 子、 气体的成份等水化学成份指标看, 符合一般地下热水水 化学规律.从地貌特征上看, 全省地下热水分布, 绝大多数 热水点集中 分布在盆地和黄土台垣区, 以中、 低热水为主. 基岩山区地下热水点较少, 但山区热水点水温却较高, 均在 54℃ 以上.从大同、 忻州、 太原、 临汾和运城五大盆地中地热 田和地下热水点的分布来看, 有多、 少、 多的规律, 即地热田 和地热水点相对地更集中于忻州、 临汾和运城三大盆地中. 从与断裂构造的关系上看, 全省地下热水出露处几乎都有不 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存在. ( 2) 地下热水的动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水位、 水 温和开采量的变化.地下热水和周围低温地下水的过量开 采, 是导致地下热水动态变化的直接原因. ( 3) 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地下热水的利用进入了一 个新的时期, 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也同步进行, 而且应用范 围日益广 泛, 利用主要是: 取暖、 洗浴、 疗养、 水产养殖等方面, 其中洗浴在地下热水利用中占主导地位. 4.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