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3-06-04
国际新闻 ・ 责编 责编/ /刘虎 刘虎 美编 美编/ /建宇 建宇 校对 校对/ /绍芳 绍芳 A16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新闻报料热线 新闻报料热线: :

968111 968111 重点 日本目前初步打造好以 SM-3和PAC-3导弹为核心的 反导系统, 覆盖东京、 静冈等几 大都市圈.

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有

4 艘宙斯盾驱逐舰装备 SM-3. 日本将这

4 艘宙斯盾战舰部署 在黄海和日本海及太平洋水 域, 可提供范围达

550 公里的 防御圈.SM-3 可在弹道导弹 的飞行初始阶段或飞越海洋时 将其击落, 如果不成功再由陆 基PAC-3 实施拦截.PAC-3 可拦截20公里高的目标. PAC-3 的唯一一次实战 是在

2003 年伊拉克战争中.

50 枚PAC-3 当时尚未正式列 装, 还处在试验阶段.当时, PAC-3拦截了2枚战术弹道导 弹.美方一直未公开 PAC-3 的拦截成功率, 只笼统地说伊 拉克发射了

23 枚战术弹道导 弹和

5 枚CSS-3 巡航导弹, 但 只有

9 枚战术弹道导弹被 "爱 国者" 系列导弹成功拦截, 成功 率为 32%.另据美国媒体报 道, PAC-3 这些年的试验成功 率约为50%. SM-3 是美日近些年才研 制成功的.美军

2008 年曾用 SM-3 击落一颗失控的卫星. 根据美方公布的数据, 美日十 年来用SM-3进行了20多次拦 截试验, 成功率在 80%出头. 其中, 日本进行了

4 次试验, 成 功了

3 次.美国一些专家批评 说, 在过去的试验中, 靶弹的类 型、 发射时间和飞行轨迹等重 要情报并没有反映战场的真实 情况, 美军多是假设自己拥有 完美的预警能力, 并占据了优 势地理位置. 拦截火箭 日本有能力吗 核心提示:据日本媒体报道, 日本16日晚向朝鲜发出警告, 如果朝鲜使 用火箭发射卫星, 日本将启用导弹拦截系统实施击落 (详见本报

18 日A12 版) .日本近些年倾力打造导弹防御系统, 并已初具规模.日本导弹防御系 统包括陆基 "爱国者-3" 导弹 (PAC-3) 和海基 "标准-3" 导弹 (SM-3) .按照 日本防卫省的计划, SM-3 导弹拦截射入大气层外最高点的弹道导弹, 而PAC-3 则用来摧毁躲过 SM-3 导弹攻击的目标.SM-3 和PAC-3 也都是美 国现役最好的拦截导弹之一.但这两款拦截弹几乎没有实战经验, 而美日的 高成功率拦截试验多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所以, 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有 多少斤两, 或许只有日本自己明白. N

本报记者刘虎?反导作战, 除了导弹性能, 信息支援也是个关键.美国媒 体报道说, 日本正着手打造由 陆基雷达、 海基宙斯盾监测系 统、 E-767 预警机和预警卫星 组成的综合反导监测系统, 其 中功率最大、 探测效果最好的 还是陆基雷达系统. 据了解, 日本目前主要装 备的是 FPS-3 型监测雷达, 但 其监测对象只限于来犯的军用 飞机.此外, 日本之前曾公开 亮相用于监测弹道导弹的最尖 端雷达 FPS-5, 日本防卫省早 先计划于

2011 年度前在新 县、 青森县、 冲绳等地部署这种 雷达, 但目前还没有该雷达部 署的消息.FPS-5 主体呈六棱 形, 其中三面配有直径约

18 米和12 米的雷达, 可360 度全覆 盖式监测.日本媒体说, 该雷 达在日本导弹防御系统中发挥 着 "眼睛" 的作用, 负责捕捉弹 道导弹并进行追踪. 另外, 日本目前还没有预 警卫星, 其已考虑向美国购买 一颗.预警卫星可探测到弹道 导弹的发射, 并立即向地面指 挥中心发出信息. 综合目前情况来看, 日本 对弹道导弹的预警能力不是很 强, 其必须依靠美国给予情报 信息支援才具备导弹拦截能 力.而日本之前几次试射SM-3和PAC-3也几乎都是在 美国的信息支援下完成的. 发射远程导弹中间要经历 导弹起飞和加力初始阶段、 中途 飞行、 末段飞行等多个过程, 反 导系统就是要在这些过程中一 次次 "抓战机" .但发射方也可 以在这些过程中 "做手脚" 来增 强导弹的突防能力. 例如, 在导弹拦截上, 从发 现导弹到锁定导弹, 再到发射拦 截弹, 都需要卫星的支持.但卫 星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工具, 很 容易被破坏.现在, 美俄等国家 都在研制反卫星武器, 有的已经 试验成功.卫星一旦失灵, 那反 导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此外, 发射方可以大力投 资发展导弹诱骗装置, 令对方 拦截弹无法准确识别目标.发 射方还可以升级导弹控制系 统, 用比较复杂的飞行轨迹来 躲避拦截弹.而一般来说, 为 了确保拦截到一枚来袭导弹, 拦截方通常都要发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